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2012年11月19日 10:16
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俞祥波

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即将开幕,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客家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

今年75岁的张恩庭为宁化客家工作辛勤耕耘二十多年。他与刘善群一起,一人偏重客家联谊工作,一人偏重学术研究,工作硕果累累,被人们尊称为宁化客家工作“二老”。走近张恩庭,让人感受到的是他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激情壮志,以及二十余载深耕客家工作、广结善缘不言累的殷殷情怀。

编县志发现宁化是客家祖地

1985年,张恩庭由宁化县副县长调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时担任县志编委会副主任。在编写县志的过程中,张恩庭等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广东梅州80%以上的姓氏都与宁化有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有许多从宁化石壁迁移出去的姓氏。

张恩庭敏锐地意识到:“这说明宁化在客家流迁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我们要对史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进而理清石壁在客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一个品牌。”

“从那时起,我开始组织搜集客家文物、族谱等,希望通过实物为宁化石壁提供佐证。”张恩庭回忆说。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量族谱和客家播衍中留下的物件被搜集整理出来,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地位的确立提供了证据。

为海内外客属搭起祭祖平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又一批海外客家后裔到宁化石壁谒祖,其中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总务张让生让张恩庭印象尤为深刻。

张让生是听了父亲的话,牢牢记住宁化石壁是他的祖家,不远万里前来寻根的。来到宁化,看到张恩庭等人在客家研究上的成果,张让生很感动。为此他持续捐资修缮张氏家庙、维藩桥等客家古建筑,兴建医院,改善石壁的医疗卫生条件。更重要的是,张让生带动了新加坡客属乡贤不断前来宁化。

接待海内外寻根谒祖的乡亲多了,受这些乡亲执着追念祖先之恩的影响,张恩庭和刘善群等人萌生了建设一个平台、挖掘整理一套传统祭祀礼仪作为祭祖之用的想法。这成了宁化客家祖地及客家公祠建设、祭祖大典的发端。

热情真诚联谊世界客家乡亲

从1985年开始接触客家工作至今,张恩庭不辞劳苦奔波,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可谓踏遍青山,硕果累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这项工作时,与海外社团的联络是一个空白。张恩庭千方百计找机会联系,建立感情。1991年,张恩庭和刘善群等人专程前往安溪县蓬莱镇岭美村,拜访新加坡回乡探亲团,与新加坡客属开始了联络。此后,客联会与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大陆29个省份的客属组织建立联系,架起了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与世界客属沟通交流的桥梁。

客家联谊工作,用张恩庭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热情,真诚”,只有这样,才能广结善缘。

多年来,张恩庭代表县里参加海内外大大小小的联谊活动,远访新加坡、马来西亚,近走闽粤赣等省(区、市),建立起了广泛联系和良好关系。自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举办第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以来,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上千个祭祖团、50余万客家人前来宁化,张恩庭都参与了组织、接待、联谊、交流工作。

把客家工作当作最重要的事业

张恩庭二十多年如一日,为客家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是把客家工作当成最重要的事业来做的。”

这些年,张恩庭或独立,或与宣传部、文广局、客家办等有关部门一起编刊编书,至今已出版印制论著、论文集、资料汇编、画册等客家书刊70余种1500余万字,其中他个人完成的有26本。

张恩庭为客家工作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不但没有领取一分钱补贴,反而投进了3万多元。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设置客家图书馆,他捐出自己珍藏的客家书刊420多本。这一段时间来,为了布置“三馆”,他又走村入户收集族谱。“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族谱馆计划收集至少130个姓氏的族谱,目前搜集到了100个左右。”张恩庭说。

眼下,宁化正通过建设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项目等加强推进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客家祖地功能和地位、作用。而张恩庭,也是建设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他深情地说:“宁化建设客家祖地取得国际性的影响,这是一项惠及子孙千秋、功德无量的事业。我能为此出一点微薄之力,是一种荣幸。”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