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圆明园流散文物,国内如今何在

2012年11月02日 06:49
来源:解放日报

11月8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将拍卖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不断传来圆明园文物因遭抢掠流失海外的消息令人痛心,而这些文物散落国内民间的遭遇同样不堪回首。

继英法联军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民国时期,军阀、官僚、政客又大量盗走园内文物,用以修建私人别墅。 “文革”期间,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搬取圆明园内石件。经过百余年的破坏,圆明园里的文物,除了部分断壁残垣,其他都已荡然无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流散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约有500件。

北京大学

安佑宫华表

北大校址现在很大一部分是过去燕京大学的校址,对于圆明园文物,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北大在一份 《北大校园引导参观资料》中对校园各处的圆明园文物大大方方地进行了一一介绍:石麒麟、翻尾石鱼、龙云石都是当时的燕京大学向这些物件的拥有者——光绪帝的四弟载涛买下的。至于北大西门内、办公楼前的华表,北大也说明,这是当年燕大强行从圆明园拉走的。

圆明园安佑宫门外,原竖有两对华表,除北大那对外,一对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院内。安佑宫华表为汉白玉石雕,刻蟠龙云气,柱围316厘米,通高约8米,下为八角须弥座,其规制与天安门前华表相仿。

1925年,燕京大学的翟博牧师派人跑到圆明园强行支架、起运安佑宫前的两对华表。当时的北郊警察分署署长亲自到现场阻拦也无效。

安佑宫两对华表被运走,三根到了燕京大学,另一根则由京师警察厅运往城里,一度被闲置在天安门前。1931年,北平图书馆在北海西岸建文津新馆,才将燕京大学多余的华表和天安门的那根一块搬到了那里。因为搬运时候阴差阳错,两对华表都没成对,现在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文津分馆的华表都是一根粗一根细。

安佑宫石麒麟

安佑宫石麒麟原在圆明园安佑宫门口,现在北京大学办公楼前。这一对石麒麟,早先安置于圆明园大宫门前,刻成时间不晚于雍正三年 (1725年)。乾隆六年(1741年),修建安佑宫时,此石麒麟被移至安佑宫,大宫门则新做铜麒麟一对。 20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建校时,这对石麒麟被移至校园中,今为北京大学西校门内办公楼前装饰物。麒麟高174厘米,另有98厘米高的须弥座。石料坚实,刻工细腻,体态逼真,至今线条、纹样仍十分流畅清晰。

谐奇趣翻尾石鱼

在北大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一尾翻尾石鱼同样也是圆明园遗物。此石鱼原位于圆明园谐奇趣楼南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正中,黄褐色细石精雕而成,鱼身长165厘米,高87厘米,口内喷出水柱,可达十余米。池四周及池内,还有铜羊、鹿、鸭以及石刻花瓶等喷水机关,一齐喷水时,蔚为壮观。如今,红褐色、扬头翘尾的石鱼,已然成为未名湖一景。冬天时,为了防止滑冰的人踩踏石鱼,北京大学会用笼子把石鱼罩起来。

颐和园

长春园铜麒麟

无论何时,颐和园里总不乏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的目光多是被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所吸引,却很少有人留意身边一掠而过的排云门前的一对铜狮。那铜狮子硕大圆满,雕工精湛,稍加关注便知不是一般建筑应用之物品。这正是原本位于圆明园正门处的铜狮。

由于同是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旧物“寄居”颐和园,倒也并不扎眼。如东宫门口的丹陛云龙石,原为圆明园安佑宫台阶石,1937年6月,颐和园修改东宫门外石阶时,由圆明园移来此处并加配古铜栏杆。

长春园铜麒麟原为圆明园长春园宫门饰物,现存颐和园东门内仁寿殿前。该铜麒麟造型雄伟,刻工精美,长约167厘米,须弥座高120厘米,通高340厘米。它的一条右腿,曾被毁掉,移到颐和园后配上。

五峰湖石

颐和园东门内仁寿殿前,今矗立着五峰大型湖石,高350至450厘米不等,皆为圆明园旧物。位于仁寿殿前西南角的湖石,刻有乾隆甲子(1744年)夏日御题《水木明瑟·调寄秋风清》词一首。词曰:“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其余三峰湖石,分别为文源阁前门二峰,兰亭八柱一峰。 1937年6月,这五峰湖石用料车由圆明园运到颐和园。当时福园门尚完好,因湖石太大,出不去门,结果就把福园门给拆毁了。

圆明园影壁

据《颐和园志》记载,清漪园北宫门广场外面的三孔石桥迤北原有一座低矮绵延的小土山,山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乾隆皇帝曾在此检阅八旗部队的军事演练。1947年为扩展道路,施工者将土山铲平并把圆明园废墟上的一座大影壁挪建在正对宫门的位置。影壁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1.48平方米,歇山顶,过垄脊,筒瓦,前后檐灰色砖边,红墙心,下为青石须弥座,高1.15米。

西交民巷87号

圆明园文物建“苏州园林”

近几年来,圆明园管理处一直在和北京西交民巷 87号院和北新华街112号的产权单位——石化机关服务中心协商,希望他们能将那里所收存的20件圆明园文物捐赠给圆明园。

西交民巷87号院是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郝升堂的住宅。1913年,郝升堂从圆明园拉走了许多太湖石、汉白玉石雕栏板、石笋、石刻匾额、石雕花盆等,建成了一座仿苏州式花园宅院。宅院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小巧玲珑、意境颇佳。

花园的西南为一座山石堆叠的假山,假山上安置高矮不一的10根石笋,挺秀俊雅,实属假山石上品。假山上有三个山洞,山前有两座喷水鱼池,据当地居民讲该池塘里还埋了两个石雕怪物。三个石洞上方和喷水池边有5块匾额,分别为:乾隆御笔“普香界”,原为长春园法慧寺西城关刻石。该刻石为汉白玉石质,在该院中山洞上端;一为嘉庆御笔“护松扉”及“排青幌”,原为绮春园含辉楼城南关之南北石匾,后安放于该院南山洞上端。另有乾隆御笔“屏岩”和嘉庆御笔“翠潋”汉白玉石刻。

1961年该宅院供化工部使用,现由石化机关服务中心作为居民住宅管理使用。现在院子里很多来自圆明园的文物要么风化侵蚀得厉害,要么被随意放弃一边。目前,有9件已回归圆明园,还有11件的去留仍在协商。

苏州拙政园

石雕柱础

1860年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圆明园内残存的建筑和文物等被军阀官僚、闲杂人等肆意盗掠,园内的古木、石材等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人为流失。

当时,一苏州籍陶姓京官在京城弄到9只圆明园内置放花盆等用的汉白玉石雕柱础。退休时将其携至苏州老家,以作传家之宝。上世纪50年代初,由其后代陶永年捐赠给国家。

1951年11月,拙政园得以整修,1952年开始对社会开放。同时展示了一批文物,其中有圆明园汉白玉石雕柱础。此后这些石雕柱础被存放到拙政园内的盆景园。 1962年被移至慕园。 “文革”期间,盆景被视为“封资修”的宠物,石雕柱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文革”后,某工人奉命去拉盆花,发现石雕柱础均倒伏于地,其中一只粉碎。遂自发用小板车将其余8只拖回拙政园,保存至今。

这些保存在拙政园中的石雕柱础雕刻精美,均刻西洋蕃花图案,造型为两种,一种为四方直上直下形状;另一种为四方束腰形状,底边为46厘米,高88厘米,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现展陈的石雕柱础相同。现拙政园远香堂北面有两只,玉兰堂前庭院内有两只,盆景园内有四只。

南京谭延墓前

石雕围栏

在南京名胜钟山灵谷寺后边的半山坡上,有一座风景优美、气度恢宏的墓地,这里鸟语花香、碧草如茵,但墓地前的石器更为引人注目:石牌坊、华表、经幢、花坛、花缸、祭台、石狮、石马等,均为汉白玉石雕制而成,工艺精美,气势雄伟,颇有皇家风范,这便是谭延墓。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谭延1930年于南京辞世,被蒋介石以国礼葬于此。谭延,湖南人,光绪年进士,辛亥革命时曾任督军和省长,1927年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他在南京建墓地时,从北京圆明园运去许多石料。其中一龙云纹石雕围栏应为圆明园之旧物。

(摘自《争议圆明园》,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