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彦:读书写作就是我的生命

2012年10月31日 13: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 彦

本报记者 焦 雯

已经不是第一次采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了,但每一次采访,都能发现他又有新的收获。这一次,是洋洋洒洒近40万字的两本新作——《坚挺的表达》与《边走边看》,一本专论秦腔,一本杂说古今。一册陈忠实作序,一册贾平凹开篇。抚摩着两本书质朴厚实的封面,不禁油然生出一种赞叹——在这样一个不乏浮躁的时代,尚有人不被荣誉和繁杂的社会活动所牵绊,依然坚持前行,思考与笔耕不辍,关注着这个社会最边缘的人和最深层的痛。

10年来,陈彦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现代戏“三部曲”,始终活跃在舞台上,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为秦腔带来了新的戏迷、新的生机,也因此多次成为曹禺文学奖、文华编剧奖的得主,并在2011年12月成为首届“中华艺文奖”的获得者。

此次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对于曾参加过十七大的陈彦来说算是“连任”,个中体会却有不同。“总的感觉是,文化事业关注度高了,建设的力度加大了,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党和全民形成了文化建设的共识,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新的追求、新的气象。比如我所从事的戏剧事业,这10年发展很快,可以说精品力作不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彦说。

谈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何以迎来现代戏创作高峰,陈彦谦虚地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恭逢盛世,上上下下都很支持,再就是观众有了欣赏艺术的兴致和时间。我们研究院是从延安时期就注重现实主义创作的团队,戏曲现代戏正是我们首先开始创作探索的,有很多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后人无非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乘着盛世的东风,朝前推进了一步而已。”

多年来,陈彦的创作始终注重以小人物抒大情怀,看似寻常却意蕴深刻,每每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特别关注,尤其受到年轻观众和大学生的喜爱。陈彦认为,这关键在于真实的力量。“我之所以始终在写小人物,就是因为我熟悉他们。年轻观众喜欢,可能是因为我还保持了一点年轻人的情怀吧,我觉得如果戏剧跟年轻人的心灵没关系,是没有前途的。”

而推动陈彦创作的力量,始终是那些对秦腔怀有极大热忱的戏迷们。至今,陈彦依然记得一次去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演出的情形。“那天是演《迟开的玫瑰》,4万多人观看,房上趴着的、树上骑着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上立着的、拖拉机和工具车上站着的……”陈彦说,那种场面让身为创作者的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内省。“我们到底应该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才能对得起他们的这份真切热捧?每次创作时,那个场面就在不断提醒我,笔下得有点责任,得接地气。”陈彦说。

十八大前夕,陈彦依然笔耕不辍。“出版社让我把《西京故事》写成长篇小说,今天刚写到30万字。写作就是我的生命,几天不写东西,就觉得生活乏味。写戏只是我写作的一种,我平常还写散文、随笔、文论等,也写过影视作品。长篇电视剧《大树小树》,曾在央视播出。社会上那些浮躁、诱惑很多,你自己得有定力,得把人生规划好。”

对于十八大后的文化发展前景,陈彦相当看好。“因为整个民族都在期待着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如果跟不上,可能最终会毁掉我们的经济建设成果。我们必须好好发展文化事业。当然,必须是有规律的发展,而非盲动,否则一旦把文化建设的生态破坏了,那比给山上补几棵树,给湖里清几车淤泥更难。”陈彦说。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