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乌兰木伦遗址考古完善中国古人类发展史重要环节

2012年10月30日 09: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9日专电经过3次发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至今已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专家认为,此处遗址极有可能为重构中国北方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据鄂尔多斯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杨泽蒙介绍,乌兰木伦遗址内涵丰富,出土遗物数量众多,迄今已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骨制品、动物化石2000余件,还有大量炭屑等遗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刘扬表示,此处遗址完整地保存了古人类的活动信息,其丰富程度全国罕见。遗址发现的火膛表明,乌兰木伦古人类已懂得用火烧制食物。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张家富等专家通过碳14和光释光检测后认定,7万到3万年前,乌兰木伦遗址周边始终有人类和动物活动,这段时间恰好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

专家认为,乌兰木伦遗址的发掘表明,鄂尔多斯当时虽处在全球性末次冰期的恶劣环境下,但因拥有独特的良好暖湿局地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古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在实地考察后初步确认,在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有一个巨大的古河道分布区,古河道形成的砾石层中富含坚硬的砾石,这是旧石器时期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这可能也是古人类选择在此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中国虽然是世界文明古国,文物大国,但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数量却极少。”杨泽蒙等人表示,目前全国已发现的同时期遗址仅有30多处,出土遗物上百件的遗址不足20处,而且大多数标本为采集所得,遗物多出自河流相地层中,能够提供古人类行为信息的埋藏学资料极为有限;进行过绝对年代测定的遗址极少。由于考古资料很不完备,研究基础薄弱,直接导致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的时空框架极不健全,分期的依据、标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乌兰木伦遗址的出现正好完善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薄弱环节,证明当时东方文化水平跟西方基本相同,并没有落后。包括石制品技术方面、类型方面,跟欧洲旧石器中期莫斯特文化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刘扬表示,目前尚未发掘到遗址的中心面,未来考古潜力仍相当巨大。(记者丁铭 邹俭朴 邓华)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