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中原道口古镇的运河情
巫西群 刘计干 苏宪权
河南安阳滑县段的卫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了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卫河岸边的道口古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道口开始日日有集。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至1907年)至民国时期,水路更加畅通,上可达白泉,下可抵天津。道口在近5公里的卫河河段上,设立了10多个码头。水运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被誉为“小天津卫”。
道口镇的兴衰与天津一脉相连。清代中叶,天津得漕运、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形成了一个“天津经济圈”。从开埠到民国时期,天津的经济影响很快覆盖了直隶、山西、内蒙古、山东及河南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成为拉动这些地区近代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龙头。大量天津进口的各色布匹和其他洋货,经南运河和卫河输入到山东的临青州、河北的大名府、豫北的彰德府(今安阳市)、卫辉府和怀庆府(今沁阳市)。而这些地区这一时期运往天津的药村、棉花等货物,也是经卫河下运,道口正是一个“集散地”。此时,道口已经形成了12条大街、72条胡同,并且有7个城门、2个水门,俨然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城堡。
道口镇文物古迹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庙,有建于明末清初的以门铺、商铺、民居为主的顺河街、码头街,有肖家祠堂、肖家牌坊、杨家牌坊、白衣阁、教士楼等。顺河街以其显著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道口镇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街道。街道两旁的建筑多是典型的明清风格,多为传统的木质结构两层楼,青瓦覆顶。门面房三五间大小不等,不挂前廊,开间不到3米,进深4米左右。二层住人,开方格窗。门面房后边是住宅,过道开在门面房左边。住宅多为一进院、二进院,院落不大,但布局严谨。主房为带廊瓦房,配房常有二层楼,这种布局在安阳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顺河南街大型建筑有绸缎店、郭家大院、“义兴张”烧鸡老铺。顺河北街较短,路东有几座中西合璧式的商业门面楼房,十分显眼。其中“德锦诚”绸缎布匹店,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中显得高大气派。两边楹联仍清晰地留有“津沪国货布匹、苏杭纱罗绸缎”的字样。虽然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其中的一些商铺、宅院等建筑,依然气势宏大,偶尔打开的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精美的镂空檐板……无不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沿顺河街向北有始建于明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庙。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5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5位先贤,即:战国李冰,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清代朱之锡。道口镇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都要举办“火神庙会”。商业的繁荣要靠水神保佑,但稠密的商铺、住户更怕火神的光顾。那时的人们为避免火灾只得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如今数百年过去了,“火神庙会”却被保留了下来。“火神庙会”举办期间,道口镇人山人海,有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高跷、莲花灯、花船、秧歌等数十种传统节目,男女演员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古时,每年正月二十九“火神庙会”期间,主要街道都有搭灯棚的习俗。灯棚用竹竿和杉木搭成,上盖布匹,棚下悬挂彩灯。彩灯品种齐全、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灯棚下终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每至夜晚,数千盏彩灯齐明,争彩斗艳,五光十色,犹如鳞光闪耀的长龙,蔚为壮观,彰显出古镇的荣光与辉煌。如今,古镇将以其独特的姿态为大运河申遗做出自己的贡献。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