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央视问:你幸福吗 莫言答:我不知道

2012年10月15日 05:27
来源:重庆晚报

  ■莫言故居现在还在平安庄中靠近胶河的地方,但久无人住,院落杂草丛生,荒芜陈旧。在莫言故居的老式木门上贴着一副退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当是家族的勉励。

  ■莫言故居现在还在平安庄中靠近胶河的地方,但久无人住,院落杂草丛生,荒芜陈旧。在莫言故居的老式木门上贴着一副退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当是家族的勉励。

昨晚,央视播出《面对面》记者对莫言的专访。记者问:“你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说:“绝大部分人认为你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

《面对面》专访莫言

作品热卖反而惶恐

昨晚,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专访莫言。

谈获奖之后作品热卖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过一段可能又会回去,现在就是所谓的得奖效应。他卖多了,我也惶恐。人家说,这人得了诺贝尔奖,必定是字字珠玑,篇篇是杰出的作品,假如一读以后说这破小说,对我也很失望,我确实也很惶恐。

谈当前的文学土壤

不可能老去幻想80年代初期那样,搞一个诗歌朗诵会,首都体育场万人满座;一部短篇小说出来,千人传颂,天天像过节一样。现在这种相对冷静,相对边缘,相对落寞,我觉得没有什么坏处。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来写作,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来读小说,电影、音乐、美术,同样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谈近期作品越来越少

第一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了,第二是写得多了容易重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我的标准就是我可以写得不好,但不想重复。写得多了以后,就那么点东西,一个人总是有局限的。我不知道现在会不会是创作的最高峰,也许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吧,我希望还能够东山再起,再翻一番。

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幸福吗?

莫言(以下简称莫):我不知道。

记:为什么?

莫:因为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你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记:您现在的真实状态,最希望的一种状态是什么?

莫:我们结束采访。

莫言反对政府修缮旧居

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

在小说《白驹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提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地域名词。在现实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虚构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成了山东高密的文化符号。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高密县(现改为高密市)大栏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平安村,莫言的旧居尚在。在这个地方,莫言居住了20多年,又接着闲置20多年。平时除了莫言和家人,这里少有记者出没。然而,就在10月11日前后,陆续有国内外的记者,频繁造访这里。这个偏僻的村庄,一时间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莫言的二哥,今年60岁的管谟欣,不得不一天多次打开这个大门,带着一拨又一拨的记者进去参观。这处旧宅,已经破败不堪。平时,管谟欣会用铁锁将大门锁起来。院子里除了丛生的杂草之外,还种着一片胡萝卜。

“老房子是民国元年建成的,刚开始只有4间。后来发大水,房子被冲毁了。1966年,我们家对老房子进行了翻新修缮,又加了1间。”管谟欣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一家10多口人都挤在这个房子里。”

正屋由于多年无人居住,里面已经发生了霉变现象。在莫言故居的老式木门上贴着一副褪了色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去年,政府曾经提出要修缮旧居,莫言不愿意。”管谟欣说,莫言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也完全没有必要给地方政府添麻烦,他不止一次打电话给当地宣传部部长,不同意修缮。在这一点上,莫言今年90岁的老父亲管贻范与儿子的观点高度一致。“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

对于高密这块土地对自己文学创作上带来的滋养,莫言曾这样说,“我早期的作品,人物、语言、事件都是取自于乡土。所以我对乡土的依赖性更强。当然我想乡土也不是永远写不尽的,作家要不断地对乡土的变化了如指掌,要深入到乡土气息,对这个乡土发生的变化非常清楚,才能持续地写。

10月12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莫言再次对媒体称,“我不会离开中国,甚至不想离开高密。我喜欢这里的一切,我也离不开这里。”

评论

别让莫言成了

旅游中的“风景”

这两天,图书市场瞬间掀起了“莫言热”,莫言的家乡高密也紧跟潮流,高密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宣布,“莫言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我们要建更大的展馆,来弘扬他的文学精神。”据他透露,文化旅游部门也在协商,准备整理莫言的旧居,想作为红高粱文化品牌的一个景点挖掘出来。

莫言一再表示,将来会叶落归根,回到老家定居。可是,家乡政府这么折腾,莫言旧居如果成了热热闹闹的旅游景点,并因此而带动餐饮、土特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知道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村是否还是一片清静之地,是否也会在商业化中沦陷?

相对于莫言获奖后的宠辱不惊,家乡政府表现出的亢奋是不是有些不太协调?

旅游开发“莫言旧居”,其实是在透支莫言的声誉。如果,将来有一天莫言告老还乡,游客们不满足于旧居,而要看活生生的莫言,他的住所周边是否又会每天都是围观者呢?如果莫言本人也成了当地旅游产业中的“风景”,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真是不堪设想。

诺贝尔文学奖本来是风雅之事。高密地方政府这么一搞,有些大煞风景。

张艺谋祝贺莫言获奖:

25年前,哪里想过今天

日前,《红高粱》导演张艺谋通过助理表达对老朋友莫言的祝贺:“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惊喜不已!25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天?网友在微博上翻出我们以前的老照片,我看了非常感慨。这是个天大的好事,老朋友由衷地为他高兴。”

巩俐也通过经纪人回应莫言获奖一事,经纪人说:“巩俐小姐已经知道莫言先生得奖的消息,她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红高粱》是她的第一部戏。巩俐小姐也想过向他道贺,不过莫先生目前应该还在忙,也许稍后再联络吧。”

《红高粱》拍摄花絮扒出

莫言曾和母亲为剧组做饭

《莫言评传》的责任编辑“碎碎的天空”在微博上发出老照片,有一张正是1987年《红高粱》拍摄中,莫言和他母亲一起为剧组做饭,并笑言“看他笑得多‘农民’”。网友“记录者陈宝成”也扒出了多年前曾载于《大众日报》上的电影《红高粱》拍摄花絮,并发到了微博上。

花絮一:两个当鬼子的演员,化了妆,到高粱地里解手,有个老汉正在拔草,抬头一看,吓得脸煞白,扔下筐就跑:“俺那娘哎!怎么鬼子又来了!”

花絮二:姜文这家伙能吃,还端着大盆子喝辣椒汤。他吃完回屋一脚把一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给踢了。只听到响亮的爆炸,瓶胆炸裂,玻璃碎屑沾在姜文身上。莫言安慰姜文:“此大吉兆也,这说明我们的片子要爆炸啊!”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周裕昶

莫言小说责编叶开:

莫言中篇可当写作教材

莫言的小说,有相当一部分在文学杂志《收获》上首发,《收获》副编审叶开曾担任莫言多部小说的责任编辑,还为莫言写过评传。昨日,叶开做客某网站微访谈时表示,莫言作品的语言感觉“超一流”,“他的《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野骡子》等中篇语言精粹、准确、凝练,完全可以当写作教材。”他还表示莫言散文也代表了当代创作的最高成就。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周裕昶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央视、现代快报、新京报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