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言作品入教材为何引争议

2012年10月15日 01:36
来源:武汉晨报

《京华时报》报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13日记者从语文出版社了解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

有益文学传播

刘楚汉(学生):不必否认,此次莫言作品能入选学生选修课程,与其获得诺奖不无关系。不过这未必能构成反对入选的理由。教材选编需要审慎而不能简单追逐新闻热点,但诺贝尔奖能持续百年的影响力并将继续长期影响全球文坛,其本身就并非只是个简单的新闻事件。莫言作品关注社会底层,厚重感强,曾被译为多国文字,其实我们恰恰需要思考:为何如此优秀的作品,此前在国内的影响并不特别显著呢?作品就在那里,其价值也在那里。莫言部分作品存在争议,有的可能确实未必适合走进课本。但此次入选的《透明的红萝卜》,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诉说了他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很契合中学生的心理接受,把这样的优秀作品提供给学生,有何不可呢?事实上,莫言作品此前就曾入选过中学生课外读物。文学是需要传播的,莫言获奖至少会对文学在国内重新受到关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现在各地书店莫言作品的大受欢迎就是明证。由是推之,莫言获奖必然也会引发更多学生对其作品的阅读愿望,入编选修教材也必然会促进优秀作品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如关注入选标准

郭文婧(市民):在国务院刚刚发布的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中,确定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不再需教育部审查,这意味着各地编写教材有了更大自主空间。相比于谁的作品、谁的哪篇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的争议,争议背后的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更让人忧虑,因为它影响着育人的导向和育人的效率。语文教材不是语言教材,语文教材的选文究竟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我们至今并没明确,这恰恰是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当务之急。美国十分重视语文教材建设,将其置于课程文化的原则下进行选编,而美国的语文课程文化标准中就有以下几方面:工作和生存训练;承接圣典,让学生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发展自我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建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只要我们明确了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也就省去了对“语文教学随意性”的担忧,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学哪几篇文章,就不会再是问题。那时,莫言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也就不再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了。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