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河北隆化金、元时期摩崖石刻风化严重亟待保护

2012年10月12日 2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已模糊不清,长满了青苔干后的斑点 张帆 摄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已模糊不清,长满了青苔干后的斑点 张帆 摄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头部已破损 张帆 摄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头部已破损 张帆 摄

摩崖石刻的一尊佛像面部已模糊不清 张帆 摄

摩崖石刻的一尊佛像面部已模糊不清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10月12日电(记者 张帆)在河北省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山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的地方现存4组金代石刻造像,在其东200米的石崖上有元代石刻题记。由于年代久远且风化严重,造像正在慢慢消亡。

据介绍,4组金代摩崖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因造像曾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后又在文革时毁坏严重,加上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至1.8米。1993年7月15日,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寻着悠久的历史足迹,记者看到了现存的4组摩崖造像。它们隐在杂草丛中,不走近很难发现。

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世佛两侧各站立佛1尊,背面雕出千佛壁。如今,3尊三世佛中有2尊头部破损,且佛像上布满青苔晒干后的斑点。

第二、三组:均在龛内雕出千佛壁,分上下两层共107尊。记者看到,这组造像其中一些的面部石块脱落,造像面容模糊不清。

第四组:有坐佛像20尊,佛头束高髻,垂长耳。如今这组造像亦是风化严重,但依然能辨出其神态。

爬上山坡,摩崖造像的上部和左右两侧多年前已用石块垒起保护,上面长满杂草和山枣树。在其右侧几米远处,保护造像垒起的石块已经坍塌。据了解,在造像的前山脚下,曾发现较多麻布大瓦,疑为当时寺庙遗物。

在造像以东200米的侧环山处悬崖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随着岁月的侵蚀,亦难以辨认字迹。

据隆化县文保所介绍,金元时期的石刻在河北省境内现存较多,进行维修存在一定难度。该县文保所已向河北省文物局提交了关于对此处摩崖石刻进行保护修缮的报告,将尽量争取早日进行修缮。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它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完)

标签:造像 风化 石刻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