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走下神坛
王金山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
在大众眼里,诺贝尔文学奖已被神化,谈“诺”色变。
究其故,一是诺奖从提名到评审流程复杂而神秘;二是媒介的炒作使诺奖神秘化;三是为数众多的人对诺奖设立的初衷不了解,错误的解读了诺奖的核心价值取向。
诺贝尔文学奖成立于1901年,主要意图是“奖励在每一年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为人类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在过去的111年中共有108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有73名小说家,23名诗人。认真分析这些获奖者,其实他们并不是各个国家或者各个地区中最出类拔萃者,诺贝尔文学奖绝对不是世界文学的冠军奖,正如诺贝尔的初衷所表达的。
以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为例,托马斯一生中仅写了一百六十多首诗,出版了十多部诗集。他绝不是当年度全球最杰出的诗人,但他的诗很有特点,深刻地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共同困境,包含着复杂而深切的痛苦,对这种痛苦的刻画深深地击中了人的心灵,这就是文学价值之所在。他的诗我大多都读过,中国很多诗人都能达到诗歌中所表达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境界,北岛、舒婷乃至重庆的傅天琳、李钢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同样也达到了这种境界,某一天冷不防也会推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坛。
世界有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有鲁迅文学奖,而鲁迅文学奖往往能评出中国最出类拔萃的文学家,而诺奖却不尽然。
由于诺奖的定位及评审程序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历史上错失了一大批大师级的文学巨匠,比如卡夫卡、托尔斯泰、庞德、契柯夫、高尔基、鲁迅‘老舍等。还有一些人即便得到了奖项也提出拒绝,1958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964年法国作家萨特均表示拒绝领奖,帕斯捷尔纳克还公开发表文章提出他不具有代表性。
当然,诺奖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出类拔萃,历史上也有很多获奖者属于当时的文学泰斗,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191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1964年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