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悲”出来的诗歌

赵柒斤

当阳光抚摸着脸庞有些舒服的感觉时,秋天就真正地来了。此时,无论是迎着朝阳走着去上班,还是踏着夕阳往家赶,都是一种享受。因为在我的眼里,一年的四季中,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春天的绿色,在秋风中千变万化,呈现出无数奇幻的颜色。另外,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

按道理,无论秋光,还是美景,抑或人间的丰收,都应该成为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才对。然而,几乎古代所有诗人词人都在这样的季节里发出悲凉哀叹。唐诗宋词堪称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唐宋时期也是被后人誉为社会风气开发、民族血脉健旺、经济非常繁荣及各种艺术门类极大发展的时代,可是唐宋敏感的文人们面对秋天时,发出的哀叹的声音却是最响亮的。诗圣杜甫的《登高》可谓是“悲秋”的代表作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即便在今天,读这样的诗,人的心情也很难欢愉。

在唐诗宋词中,运用诗词表达人生之秋和心情之秋的更是车载斗量。如唐代诗人李益揽镜自照便深感韶华不在:“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又如晚唐诗人令狐楚云:“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秋天因惦记远方朋友和悼念死去亲朋而发出悲凉哀叹的唐诗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称得上是代表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似的还有白居易的“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元稹的“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声”。就连豪放派的浪漫诗人李白也发出“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的哀叹。

宋代词人似乎继承了唐朝诗人“悲秋”的传统,大文豪苏东坡有“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的悲切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另外,秦观的“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柳永的“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衡蘅皋”、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以及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等等,都是传世的“悲秋”佳作。

透过唐宋文人在秋天触及秋夜、秋山、秋水、秋月、秋云、秋风、秋雨、秋草、秋叶、秋蝉等自然景观时,发出的悲慨、悲痛、悲苦、悲伤、悲哀、悲郁、悲悯、悲愤等,似乎让我们看到:不论秋风秋雨,还是秋草秋叶,给诗人词人带去的都是忧伤和愁绪,这说明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并非是对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悲叹,而是精神上郁闷苦痛的一种抒发。不过换个角度看,正是由于古代文人的多愁善感,才让我们领略到这么多传神的、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

标签:悲秋 诗歌 唐诗宋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