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人书的童年
在网上看到有个幼儿园做的儿童防拐骗演练,糖果、遥控车等玩具对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iPad一出,孩子们都hold不住了。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除了书,只有一个老式的只能放一盘磁带的录音机,但是,早在学龄前,我就几乎看遍了当时所有的连环画。
而今,点读笔替代了故事大王,复读机替代了录音机。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学会的是依赖。而依赖,是一种向外的眼光:如果匮乏,他们会向外界索求;如果做错了,则归咎于他人。
不知如此成长起来的一代将来是否还有能力去感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逍遥, 至少,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懂得去领略那种无所依附亦能获取的境界。但是,我也难免担忧,如果我的孩子是在书本中长大,将来会同其他的孩子、同这个时代有所隔膜。
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让孩子学会一些汉字、儿歌和英语的简单知识,但它无法承担本应由父母承担的启蒙教育。它吸引你,刺激你,而不是引导你,支持你。它的奖励机制太多也太快了,孩子只要一答对,就可以得到贴纸或者游戏。尚且不谈它对孩子眼睛的伤害,它对孩子渗透的这种“速度”概念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人一出生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快文化中,那么,他将不知道什么是等待,不知道怎样克服等待中对未知的焦虑,也无法感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时的欣喜与感激。于是,当他成人后,他便更容易焦虑、抑郁。比起父辈来,我们之所以更难体会到幸福,也许就是我们快乐得太轻易了。
但问题是,即使在家里营造了一片净土,而现在的教育机构也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样儿了。哪怕在幼儿园里,学校里,老师也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五机一幕遍地开花,这个世界打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已经那么好玩,那么不可抗拒了。
要对孩子们全面禁止此类产品,恐怕不太可能,全面禁止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极度渴望。
对于这些电子产品,我不拒绝,亦不赞成。我所希望看到的是,在这场虚拟与现实的拉锯战中,孩子能够从中学会控制和等待。
当然,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真是谈何容易!
因此,在她差不多三岁之前,是不被允许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的,在女儿的世界里,只有书!母亲曾经想送她一套点读教材,被我拒绝了。在我看来,虽然照看者从冗长的讲故事任务中被解放出来,但读书时的亲子关系却也遥不可及了,更何况点读机的声音虽然标准,但却无法传递最真实的情感。
归根结底,无论这些电子产品多么完美,它终究不过是个高级的玩具,如庄子所谓的“技尔”!从报道中,我知道在一些国外的幼儿园里,通常“只是一些硬纸皮、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
女儿能够遵守自己的诺言,把游戏的时间控制在约定的范围内。即便她在商店里看到很心爱的毛绒玩具,也不会死缠烂打地央求我买。不知道是否能把这些控制、约束之类的能力归功于书籍的力量,但是每次看到一些没有节制哭爹喊娘的孩子时,我都很想建议他们的父母跟这些孩子一起坐下来多读点书。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以及部分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却要如此齐心协力地挖走人类美德的基石!这种痛惜一如想到有朝一日人类将所有的地下资源消耗殆尽时,坐在黑暗里茫茫四顾而一无所获时的无助!而我们的这些孩子,如果没有书本的累积,科技只能过早地耗尽他们的天赋与智慧!
看小人书、打弹子、大鱼吃小鱼、抽贱骨头、“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当这一切儿时的游戏、童年的记忆,都只能在老人的口中听到,也许,那时,我们才终于明白,什么是失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