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长沙何时“失”城墙

天心阁古城墙。(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光绪年间《善化县志》省城城墙示意图。

曹典球

1911年的长沙城墙。

本报记者 文热心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记忆逐渐消逝。新的覆盖旧的,总会“扯”出旧的。任何一点“旧”的发现,总会勾起人们心中那份记忆。去年10月开福区一片工地那段古城墙的发现,就勾起了人们对古长沙城墙的追寻。

长沙古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发展一样,“受政治的影响最大,军事防御次;商业和交通等的需要都是陪衬”。有专家考证,长沙城约建于公元前800年,自古以来就是湖湘首邑。也有专家说,长沙城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对越军事的需要而产生”,“其首先是以一种军事要塞的形式而出现于楚国的南方边陲”。

城墙,就是古代军事要塞最鲜明的标志。

如今,长沙古城墙全貌不见,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些历史遗迹。

1 城墙,冷兵器时代的产物

近日,记者徜徉在天心阁那段古城墙上。

脚下,是长沙明清时期古城墙的唯一遗存实物,“其长度为251米,为古代长沙城墙全长的三十五分之一,其高度为13.4米,顶面宽为6.1米。”虽然,时间的车轮已碾过了90年,但看眼前、记文字,记者的脑袋里浮现出那圈城墙:

青色砖头堆砌的城墙,如苍龙卷卧,“周长为2639丈”,即约8700米,“自河岸城角码头始,经北门(湘春门)、兴汉门、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黄道门(南门)、学宫门、小西门、太平门、大西门、福星门、潮宗门、通泰门至城角码头”。

长沙的城墙,与所有的古城墙一样,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城墙上的城门、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墙台等,构成了一个坚固的城防体系。

我们如果把天心阁那段城墙作一个解剖,就会发现,这里除具有一般城墙的建筑物外,还具两种特殊建筑:

瓫城:按一般规律,瓫城筑在城门外,用以保护城门,是守城方的一道防御工事,可以增加敌方攻城的困难。而天心阁前并无城门,却有两座瓮城,面积各500平方米左右,可藏兵数百人。这里瓮城的作用一是平时驻兵,战时休整、调动部队;二是既为守城的炮兵部队阵地,也为士兵躲避敌炮的掩体;三是可能“疑似有门”,迷惑敌人,引敌来攻?

暗道:一条直通城内的皇仓街。无疑这是一条传递消息、调动兵力的路线。另一条暗道通往城外,守军可以通过这里侦察敌情、袭扰敌军、对外联络。

长沙城的守军利用城墙多次抗击过来敌。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城墙成了清军守城的临时堡垒。清军在天心阁瓮城部署兵力,在城墙上架设大炮反击,不仅守住了城,而且让太平军的西王肖朝贵中了炮火、不治身亡。长沙是太平军征途上第二个没有攻破的城市。

2 城墙,“抵挡不住开花炮弹”

不管古长沙城是因“城”而“市”,还是因“市”而“城”,它只要是向现代城市发展——以“市”的功能为主,就得遵循商品经济和热兵器时代的规律。

在这两个规律下,城墙不仅没有了战略价值,而且还阻碍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甚至让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不方便了。

古老的城墙遵循着“日出而开、日落而闭”的作息时间,与农耕时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节奏一致。长沙的城墙在清代晚期也就演绎出带着苦笑的故事。日落城墙门闭,有急事要出城的百姓,只得撑一把老照壁一家老字号制作的大油纸伞从城墙上跳下去。老照壁的这家油纸伞店至今让人怀念。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大学者王闿运的。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端午节,45岁的“湘绮楼主人”进城,到达小吴门前刚过下午4时,城门已闭,守门人提早下班回家过端午去了。王只好绕着城墙走到浏阳门和南门口外,这两个地段同样是城门紧闭。最后,一个熟人帮忙——爬上城头喊应守门人,城门才得开。王这才“昏暮乃入”。

一道高墙把城里城外分成了两个世界。“市”要扩大被“墙”阻断,车要捷行被“门”卡住,人要自由被城圈住。长沙城墙,昔日的宠儿,到清末已成了社会的累赘,被抛入了遗忘的角落。由于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地段坍塌倒地,有的地段城砖被市民拆去砌了房子和院墙。

弃还是修?这是个问题!

辛亥革命后督湘的谭延闿选择的是“拆”。他上台的“新政”之一,就是“拆墙修路扩城”。谭延闿和他的同僚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看到了“城”得让位于“市”,“市”要跨出“城”的趁势。面对人们提出的长沙防御问题,谭延闿回答得坚决,长沙城墙虽然坚固,但抵挡不住开花炮弹。

尽管谭延闿和绅士们“拆墙修路扩城”之心坚定,但辛亥后军阀混战,政局不定,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把握,安能驾驭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运之舟?因此,“拆墙修路扩城”的计划一直到1917年才纳入长沙市政建设的议事日程。

3 1923年,城墙开始倒塌

1917年1月,第二次督湘的谭延闿下令设立长沙商埠马路工程处。这个工程处的主要职责是拟定《长沙北关外商埠马路工程计划书》。但是动荡不安的政局,让这个城建规划编制无法完成。

1920年7月,驱走张敬尧后,谭延闿第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这年8月,他下令设立长沙市政厅,以“统辖全市执行市政之权”。从此,长沙的市政建设开始有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规划和管理。

1920年8月,长沙市政厅发布了《长沙筹备市政说明书》和《长沙市政计划书》。前者指出:“长沙自开商埠,折城早成事实,新市区既应速筹建设,旧市区尤宜逐渐改良。”“今者,时势所迫,长沙市政遂不可缓。以省政府之绵力,行经营市政之设施,计其大纲,先决大事。”于是,《计划书》将铲平城墙列为长沙市政工程的第一件要事:“长沙市政工程,第一莫如铲平城垣,并修筑环城马路,以除障碍,而得交通……”

可是,这“计划”、那“说明”,都随着湘军内讧、谭延闿下台而束之高阁。

1923年,长沙市政公所下设的马路工程处成立,举步维艰的长沙古城墙拆卸工程和环城马路的修筑工程终于得以实施。这年开始,巍然屹立于湘水之滨达千年之久的古城墙在一片号子声中不断倒塌。到1924年,除了天心阁251米那段外,长沙地面别无“城”。

从1917年决定“拆墙”到“长沙地面别无‘城’”,前后8年。

4 1924年,杀出一个曹典球

天心阁那段古城墙的“救命菩萨”是曹典球。

他与“城墙共存亡”给当时已走上政坛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9年6月27日,担任省政协常委、省文史馆副馆长的曹典球应邀来到蓉园,与回湘的毛泽东主席共进晚餐。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一起用餐的还有程潜、唐生智、周世钊等湖南名士,82岁的曹典球是来客中最年长者,毛泽东请他坐到自己身边。席间,毛泽东特别提到曹老的保护天心阁和那一带古城墙义举:“听说在1924年,是籽谷(曹典球字)老先生的一股霸蛮的韧劲,才保留了长沙的部分古城墙和天心阁,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呀!”毛泽东说到此,向典球老先生竖起了大拇指,众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原来,1923年拆除长沙城墙时,湖南政权操在赵恒惕手中,倡导“拆墙修路扩城”的谭延闿被赵恒惕挤走后,此时是广州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内政部长。曹典球此时任市政公所总理。在拆墙之前,他和一批文化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供后人凭吊历史。但是,有关方面仍然决定一并拆除。于是,曹典球挺身而出,陈说利弊,力保天心阁和这一段古城墙,慷慨声言要“睡在城墙上,誓与城墙共存亡”。他的壮举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拥护。省政府最终决定保留这段城墙与天心阁,修改了环城马路规划,将原拟拆除天心阁后开辟的路段改为绕城墙而过。

天心阁这段古城墙,成为古城长沙的历史见证。当时,有人在天心阁上作了一副对联:“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这段251米的古城墙和天心阁。

5 今天,在城墙的基脚上

长沙城墙倒下之处,今天什么模样?

是我们双脚行走的马路,或者进出的店铺。因为,城墙倒下之后的1924年6月,长沙市政公所确立的当时长沙市政建筑四项计划:一、修筑环城马路;二、修筑沿河马路;三、开辟新街;四、整理旧街。

于是,在城墙倒塌之处,延伸着在当时看来属“宽阔”的马路:自城角码头至北门一段始兴汉路,北门以东称湘春路,现在统称湘春路。

经武门至小吴门一段为经武路,小吴门至浏城桥一段为东站路,浏城桥以南为天心路,现在统称建湘路。不过,建湘路有的路段被芙蓉路覆盖。

天心阁至南门为城南路,现在名称如旧。

自北城城角码头始,经通泰门、潮宗门、福星门、大西门、太平门、小西门至西湖码头止的西向城墙基地,修筑沿河马路,也就是现在的沿江大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长沙古城墙同样必然走向消亡。这对于古城墙本身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它却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有人会问,可以另造一座现代化的长沙新城,将古城全部保留呀!没有现在的条件,我们能要求近百年前的人们按现在思维和方式行事么?

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旧”的发现,让散落在各处的历史遗迹“摆”在我们城市的博物架上,增加长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厚度。

(此稿在采写过程中,得到天心公园沙伟同志的帮助,特致谢意。)

标签:城墙 长沙 天心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