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传记文学创作难寻“意中人”

本报记者 刘 婵

为我国历史文化名人著书立传的国家级文化工程,最高稿酬可达百万元,这个名利双收的事儿,并不是每个传记作者都“有福消受”。今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启动的百位文化名人立传丛书工程,开出了包括孔子、屈原、颜真卿等130人的参考名单供作者选择,感兴趣的人士可选择其中一人向丛书编委会申报选题并提交创作大纲,获得批准后即可正式开始创作。然而,中国作协近日透露,仍然有48位文化名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作者。

挑选作者以“文学优先”

这48位文化名人包括广为人知的墨子、韩非、孟浩然、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其实并不是媒体所说的‘无人认领’,丛书公告发布之后,很多作者跟我们联系,申报包括这48位名人在内的传记创作,只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合适的作者,这要求作者文学、史学功底兼备。”对于申报缺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觉得很正常,他认为虽然传记作家很多,但是能够达到为历史人物著书立传水平的人还很少。

作协开出的“百位文化名人”时间跨度从春秋时期到清末年间,并要求“传记丛书应是原创的纪实体文学作品,应该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造,力求生动完美,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每部传记的篇幅掌握在25万字至40万字”。在已获批进行传记创作的近80名作者中,不乏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中,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将为老子立传;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何建明将追溯司马迁的脚步,书写这位中国报告文学祖师的传奇一生;去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张炜则选择为屈原谱写一部全新的传记。另外,据了解,此次丛书的稿酬超过了同类所有出版物的稿酬水平,如果写出来的传记符合要求,并且发行量能达到20万以上,作者的稿费将会超过100万元。

在何建明看来,最合适的作者是既与传主所属领域相近,又对报告文学驾轻就熟的人,“比如韩作荣,他本身有诗人背景,又是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家,来写李白最合适不过了。”而在内容上,百位文化名人立传丛书工程编委会也设置了多项要求,“首先史学主线必须真实,不能戏说;另外要有强烈的文学性,符合文学创作的要求。如果选题和大纲不符合这些要求,也不能通过”。对文学性的高标准导致一些专门的研究者被“拒之门外”。何建明说,在挑选作者上,还是“文学优先”,“缺乏史学知识还可以短时间内弥补,但文学功底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坦言,作为司马迁传的作者,其实他对传主的了解也有限,但是会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恶补。

从以往历史名人传记中突围

中国作协强调,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为这48位名人立传,只是丛书编委会的要求比较高,难以挑选到合适的人。那么,写好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到底难在哪儿?

这100多位名人,比如屈原、李白、司马迁、鲁迅等广为人知,关于他们的传记也有很多,如何在这些传记中突围,呈现新的视角和新的名人形象?这对于作者们是个挑战,也是中国作协要考虑的问题。作协提出“新创作传记的水平应当高于已有的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对此,负责撰写鲁迅传的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表示,从前研究鲁迅是“匍匐着”研究,容不得别人说鲁迅半个“不”字,但现在意识到,写传记的时候,有些地方不妨写得“狂妄”一点,因为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更能认识到传主的局限。何建明对此观点也表示同意:“我们对笔下的人物,一方面要充满感情,另一方面要毫不留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我们的高度。”

何建明说,作协为此项丛书工程常设论证机构,并且建立起专题、专项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专家的认定、写作大纲的论证、书稿的审定至编辑出版、宣传、营销都要做到层层论证把关,“这是任何一部文学创作都不曾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传记的高质量”。

传记文学如何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这是很多传记创作面临的问题,也是此次丛书工程的突出问题。此前,在丛书创作会上,作家徐刚自我“揭短”,说他在创作《袁世凯传》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替孙中山写了一首诗;在创作《梁启超传》时又替梁启超写了一副对子,“后来越来越觉得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睡不好觉。再版时赶紧把这两处删了,一下子如释重负”。徐刚说,传记文学创作要强调细节真实,因为没有细节的真实就没有事件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但这不意味着传记文学创作就没有想象的空间。比如,如果写到一场大雪,这时“就可以放纵一下笔墨”。著名诗人雷抒雁认为,传记文学创作需要重视对传主的评价问题,不可草率地下结论。为历史文化名人立传,需要对每位传主的精神进行概括和提升,这样的创作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传记文学是否“虚假繁荣”?

当前,我国传记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长篇传记每年大约出版1万部左右,远远超过每年出版量在1200部左右的长篇小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溪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记写作空前活跃,作品的出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改革开放前的年写作出版作品不足100种,上升到近些年年写作出版数1万部左右,并且新媒体的出现为传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增添了新的活力。

尽管如此,有专家提出,传记文学繁荣的背后,存在着碎片化、戏说化、庸俗化等一系列问题。此次丛书撰写有48位名人尚无作者“认领”,更是有评论提出这折射了传记文学的虚假繁荣。但何建明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传记文学现在发展得很好,只是很多作者更擅长写当代的人物。撰写历史人物本来就是一件很难驾驭的事情,不能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作者,就认为我国的传记文学发展存在问题。”

张洪溪认为,我国现代传记起步的时间还不算长,尽管近些年创作的作品不算少,但真正为大家称道和能够传世的精品佳作以及高水平的传记作家还不多,“但我相信,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传记的繁荣发展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