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哈尔·戴维
哈尔·戴维
1921.5.25-2012.9.1
生于美国纽约
“为什么鸟儿忽然出现,每一次你靠近,它们就像我一样,一直盼望着;为什么星星从夜空坠落,每一次你走过,它们就像我一样,一直盼望着,靠近你……”这些轻快灵动的词汇,是曾风靡一时的歌曲《靠近你》中的歌词,上世纪70年代,它们曾经由卡朋特乐队主唱卡伦·卡朋特的嗓音传遍美国大街小巷,并在当时几乎所有美国年轻人的嘴里绕过一圈。9月1日,该曲词作者、美国著名流行音乐作词家哈尔·戴维(Hal David)因中风并发症于洛杉矶辞世,享年91岁。
“戴维的词作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词汇,以及家喻户晓的歌曲,甚至不自觉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都不足为奇。”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商协会(ASCAP)主席兼会长保罗·威廉姆斯对戴维的离世哀悼说,“作为一名流行音乐词作者,戴维的词风以简单明了、富有诗意见长,他的词总是以最少的文字传达出意味深长的情感,又总能恰到好处地融合于音乐中。”
在很多演唱过戴维歌词的歌手看来,戴维的词里总是融合了多种情绪:在痛苦中糅入欢愉,于热切中透露渴望,在性感中又饱含着某种爱恋。这些歌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由狄昂·华薇克(美国乐坛流行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的表姐)那自信中略带某种沮丧的唱法唱出,总能成功诠释歌词意境,引起乐迷共鸣。
1961年,刚满20岁的华薇克被流行音乐作曲家伯特·巴哈拉赫挖掘,并被带至戴维跟前。自此,三人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并结成强大的创作/演唱三人组,创作出30多首包括《公共汽车,亲爱的》、《给迈克尔的信》、《轻轻走过》、《我再也不会爱了》、《我只做了一点祈祷》在内的歌曲。《我只做了一点祈祷》还于1967年排入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四名,成就了华薇克音乐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不过,三人的合作并不仅仅是愉悦。一次,在唱了几首戴维、巴哈拉赫制作的歌曲小样感觉不满后,华薇克终于发飙了,她向他们吼道:“你们别逼我!” 戴维灵感突现,连忙将这句话记录在歌词中,并糅入男女平等话题等的探讨,制作出单曲《别逼我》,该曲在1963年成为华薇克第一首畅销单曲。
在和华薇克成功合作多年后,戴维渐渐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认为,自己创作的歌曲有时浪漫有余,文学性却不足。很多年后,戴维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写道,他毕生都在追求那种“简单、信任、在情感上充满影响力”的歌词。
毫无疑问,戴维的歌词加上巴哈拉赫的旋律,对词曲演唱者的唱歌技巧和演绎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很多唱功一流的歌者如达斯蒂·斯普林菲尔德、基尼·皮特尼、卡朋特乐队等,都在他们才气的吸引下,闻风而来,演唱了包括《爱的容颜》、《在塔尔萨的24小时》在内的流行歌曲。其中,抒情歌曲《靠近你》在1970年经由风靡美国的卡朋特乐队演绎后,连续四周蝉联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冠军,并为卡朋特兄妹赢得一尊格莱美大奖。在当时,戴维和巴哈拉赫这对黄金组合如此受欢迎,以至于理查德·张伯伦之类的美国演员也开始录制由他们创作的歌曲。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戴维就与巴哈拉赫相识,直至1970年代,两人都维持着长期且紧密的合作,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为美国文化界津津乐道。1999年,著名书评人杰弗里·奥布莱恩在《纽约书评》中称戴维的歌词其实是一种“特殊混合物”,“他的歌词里溢满的感伤情绪,被巴哈拉赫用克制隐忍的旋律收住了,没有泛滥。”在奥布莱看来,两人这些年来旺盛的创作及由此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来自男人天性中不知疲倦且专注精细的职业态度。《纽约时报》也撰文称,如果戴维和巴哈拉赫的词曲在关于爱情的反思和感叹上,能多点通俗性,少一点忧郁,或许能像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的歌一样,赢得更广范围的受众和更大程度上的成功。
“戴维是个感情非常浓烈的人,”巴哈拉赫在1990年代接受美国A&E人物传记频道采访时说,“他喜欢和那些折磨、虐待自己的人,比如我共事。”不过,虽然共事这么多年,两人在生活方面却没有什么相似性。比如,巴哈拉赫和主演过《女法官艾米》的女星安吉·狄金森结婚,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戴维却朴素得多,喜欢乘地铁上班。戴维也承认,正是这些不同才让他们的词曲产生了碰撞,并构成了作品难得的黏合度与吸引力。“我们从不会说,‘谁来唱这首歌’或‘这首歌会不会大卖’,我们只管创作。”在1998年接受音乐杂志记者保罗·格瑞采访时,戴维这样说。巴哈拉赫则认为,尽管为人处世方面自己更高调,但在创作时,戴维的低调发挥了更重要的稳定人心的力量。
1921年5月25日,哈尔·戴维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其父母是奥地利-犹太籍移民,在布鲁克林区开着一家熟食店。戴维有一个比自己大9岁的哥哥,在他就业之前,哥哥就已经是为流行歌手派蒂·佩芝、爵士歌手托尼·班尼特等人创作过《我不在意太阳没光芒》等词作的成功词人。戴维曾想紧接哥哥的步伐走上创作之路,但并未获得鼓励,在丧气之下,戴维选择在《纽约邮报》做一名广告撰稿人。
在二战中参军时,戴维还是按捺不住要创作的欲望,先后写过一些歌词、小品和戏剧,也由此他坚定了写词这一职业道路。彼时,美国流行音乐尚处在跌跌撞撞的摸索阶段,摇滚乐开始蓄势待发,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为一些乐队如戴蒙乐团等写了一些颇为老派的歌词。1950年代末,经过多方磨练后,戴维为歌手莎拉·沃恩等制作了一批诸如《伤心的旋律》等朗朗上口的歌曲。而直到1960年代初与巴哈拉赫、华薇克组成创作“铁三角”,戴维的成功才接踵而至。
不得不承认,虽然戴维生前曾为众多流行歌手创作过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帮助他们赢得过奥斯卡奖和格莱美奖,但他终究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因为直至1958年,也就是他37岁时,戴维才借由歌手佩里·科莫的单曲《神奇时刻》打入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前十名,直至40多岁,他才开始享誉美国。和其他那些20岁出头就已成名的词作者,以及那些出道时就擅长写词的创作歌手相比,戴维的成功,实在来得太晚太慢。
名气来了之后,成功挡也挡不住。1969年,戴维联合巴哈拉赫为当年上映的西部片《神枪手和智多星》谱写了插曲《雨点不停落在我头上》,摘取了第4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同年,戴维也凭借为百老汇歌剧《承诺,承诺》创作的插曲夺得戏剧托尼奖,而该剧当年于百老汇拥有的1281个演出地点,也让纽约戏剧界咋舌。
1980年至1986年期间,戴维担任了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商协会主席。直至辞世前,他都一直是协会的退休主席,并作为会长和执行总裁带领着作曲家名人堂协会一路奋战。2011年,为表彰戴维的贡献,好莱坞商会为他在星光大道举行了授星仪式,他也成为获得该项荣誉年纪最大的名人。2012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音乐盛典上为戴维及其老搭档巴哈拉赫颁发了格什温奖(创办于2007年的流行音乐奖,致力于表彰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美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和歌手)。
不过,虽然在生前戴维就得以享见自己的歌词在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1997年)、《我为玛丽狂》(1998年)以及百老汇讽刺喜剧《爱的容颜》中永存,但有时,他还是会感觉到些许失落。“流行音乐的姿态并不像从前那样美好,”在1999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戴维说,“现在的词作者都不会认真学习如何写作,却还想着怎么去维护那一点滑稽的版权。”但在看到乐坛新秀艾丽西亚·凯斯和约翰·迈耶等人唱出一阕阕好的歌词时,戴维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天分总是摆在那儿的,艺术也讲究轮回,对此,我还是保持乐观态度。”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