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八年前的“地摊货”如今成了“香饽饽”

白玉璧

出廓日鸟人纹璧

玉琮局部

玉斧

古玉品鉴之齐家文化玉器

四千年前,诞生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玉器(以下简称齐家玉),和东北的红山文化玉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一样,都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家玉为当代人所认知,源于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约翰·贡纳尔·安德森从西亚一路东行,从新疆进入甘肃广河齐家坪,通过考古调查,发现了陶器、小件铜器和玉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学界称其为“齐家文化”。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考古工作者从几十处齐家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发掘出上千件齐家玉,这些玉器由于工艺朴实无华,一直难以和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相媲美,并常在地摊上出现。直至近十年,齐家玉才逐步在收藏界刮起一股旋风,这与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对齐家玉的深入研究与推动不无关系。

专题文/图

记者江粤军

考古出土玉器并非唯一标本

雷从云的双脚,曾踏遍祖国的大部分山山水水;雷从云的双手,更抚触过中国数以百计的大小博物馆和考古单位的藏品,以及一些外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他相继在中国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1980年初调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此后的21年间,雷从云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组织中国文物到海外交流展览。这个单位每年要在海外办四到七个展览,每次两三百件的展品都是雷从云亲自带队从全国各地的文博、考古单位遴选的,“新疆去过几趟,西藏待过一个月,也曾为组织黄河文明展览,和敦煌西夏文物展,到甘肃、青海、敦煌几次。可谓真正‘第一线’”。

2001年退休后,崇尚“实践与实战”的雷从云,仔细了解学术动向、收藏动向,决定找一两个文物研究“荒地”进行研究。他相中的一个题目就是相对“默默无闻”的西北古玉器——齐家玉。本身就对新石器时代文化很有兴趣的雷从云认为:作为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齐家玉应该“很值得关注,很值得研究”。但是,如何搞明白?还是脚踏实地去调查——2004年和2006年,雷从云两次到甘肃、青海考察,2008年又去了宁夏。

首度甘肃、青海行,着着实实把在无数文博单位开过“天眼”的雷从云给震动了。“甘肃、青海的许多藏家,手里都有许多古玉器,动辄几百、上千件,而且绝大多数是新石器时代的古玉,可以追溯到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而且有许多新器型、新纹饰。之后,藏家又带我逛了兰州的两个古玩市场和地摊。后来在西宁也看了一个古董市场。摞摞叠叠的玉璧、玉刀、玉璋、玉琮堆满古董商铺。价格非常便宜,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件。如果是造假,恐怕连成本也收不回来。”一趟走下来,丰富的数量和器型,更坚定了雷从云研究齐家玉的念头。

齐家玉至晚于乾隆时入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玉器图录》(简称《图录》)所收录的144件玉器,有旧藏也有新收,但其中为数不少的玉器上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款与玺文及宫廷的装饰和包装,由此可知齐家玉至晚在乾隆朝时已进入清宫。特别是一件大玉璧,直径28.4厘米,单面钻孔,孔径5.35厘米,厚1.9厘米,据说原陈设于寿皇宫中,乾隆皇帝称其为“径尺璧”,曾先后为其赋诗两首,不但加刻于壁面,还刻字泥金三角于紫檀木座后面插板的两面,玉璧上更刻有乾隆皇帝玺文四方:“信天主人”、“古稀天子”、“八徵耄念”和“太上皇帝之宝”。

那清宫里这些珍贵的史前玉器,究竟出自何方?《图录》的作者认为“多呈华东风格”。雷从云经过仔细地辨识和研究,则提出了《图录》中“绝大部分(即超过一百件)为黄河流域过去出土或近年出土的玉器……属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玉器,其数量大约超过九十件之多”。而雷从云的分析判断,也得到了近年来台湾学者的研究支持。在另一本名为《黄河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图录》中,收录的6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新石器时代玉器,其中有40件被确定为清宫旧藏的齐家玉。这当中,包括了被乾隆皇帝礼遇有加的“径尺璧”。雷从云认为,这块素面无纹的青白色齐家大玉璧,大约正因其真实无华、浑厚大气的风格而受到乾隆帝厚爱。尽管今人才对齐家玉进行了命名,却并不是今人才开始认可其美。同样的情形,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前两年刚刚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也著录有几十件清宫旧藏齐家文化玉器。

事实上,在雷从云所鉴赏过的难以数计的齐家玉中,直径达三四十厘米甚至四五十厘米的浑圆平整的大玉璧,并不在少数;他也曾多次触摸过长达六七十厘米、宽约十厘米、厚仅0.7厘米的大玉璋,将其放置于桌面和平台上,竟然可以与台面百分之百平行贴合。而且这样长直平整、抛光精细的齐家玉,不仅有玉璋,还有玉刀、玉钺等。可见齐家人的玉器切割加工工艺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我先后在两个地方问过玉器厂的老师傅,他们说,现在机器是开不出这样的料的,稍稍一震动就会断。要造出这样的大型平面片状器,第一玉材要好,第二加工切割工艺要非常好。”

市场价格逐渐

攀升高达百万

有人说,齐家玉的市场是雷从云“做”起来的,因为他是一名为齐家玉振臂高呼的研究者。2004年和2006年,他两次到甘肃、青海时就进行过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没人买,真品都卖不出去”。而随着雷从云等研究者的介绍,藏家的认可和追捧,齐家玉的价格逐渐攀升,甚至一件精美的玉琮卖到了几十万乃至上百万。

就这样,造假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对此,雷从云认为完全有办法见招拆招:“造假可分两种,一种是把原本就是齐家玉的大玉琮、大玉璧、大玉刀拿来改器型或增加纹饰,再进行做旧处理,以求卖出高价。这个要怎么辨伪呢?我们可以看到,造假的减地雕,为了省工、省时,并不整体减地,而只是局部削减。古代那种把纹饰、图案周边的所有玉料都很平整地琢磨掉的做法,对他们而言太费劲了。那他们怎么做?假设要在一件齐家玉中间加个‘人形’图像,他们就是把‘人形’周围的玉料从内往外地斜着刨掉,这样‘人形’也就凸起来了,但其他地方却都没有减掉;另外,新改位置的受沁情况和表面氧化也与原来有别。从这两点,我们就能判断出一件器物对不对。另一种造假则为纯粹的新仿:既有器型、纹饰都是臆造的,也有形制纹饰很板滞的仿制品;而不管是哪样,新仿的玉器表面一定没有四千年氧化、受沁的痕迹,如果是现在做旧处理,那也是稍稍有点经验的人都会看得出来的!”

鉴定要点

大型器多为特有

经过长期的研究对比,雷从云认为,大型璧、璋、刀,特别是大型琮、兽首琮和琮形器及纵目人面琮、骨节纹琮、弦纹琮等都是齐家玉特有的东西,而将纵目人面琮上的纵目,看成是三星堆纵目人面形器也未尝不可。“齐家文化似在距今3700年前后突然消失了,这一直是个扑朔迷离的谜。而从‘陕西龙山文化玉器’、‘二里头文化玉器’和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成都金沙遗址中的玉器看,似乎更多地吸收了齐家玉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有的就是齐家文化的玉器。也就是说,有可能是齐家人的一支在距今四千年到三千八百年前后,从甘青顺黄河而下,来到陕西部分地方以至今天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或沿岷江河谷而下,来到成都平原,同当地原住民一道,创造出更高、更新的文化。当然这还有待于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的证实及解释。”

除此之外,雷从云还简要地介绍了齐家玉的其他一些特征。

玉质:有明显地区性特征,不论是微晶、粗晶,齐家玉有一通性是质地均匀,颜色常为青玉、青白玉或墨玉,也有白玉、黄玉、石英石等。闪石玉的微晶质地的齐家玉,有明显的乳质感或瓷质感。

玉材来源: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昆仑山、祁连山产玉,这是古人就知道的。今天,我们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马衔山、积石山都发现大小不等的玉矿,也正是这一带出土了不少的齐家玉。”

钻孔:块状或片状器,多施单面钻孔,玉琮之类的,多数双面钻孔,有的中间的台痕还很明显。

装饰纹饰:除大量素面无纹的,也有不少阴线雕琢、减地雕、浮雕和圆雕及嵌绿松石的。最常见的是细线平行线阴刻装饰,细如发丝,线条规整娴熟。

受沁:也有自己突出的特点。一种是受沁明显,玉器表面颜色呈黑色、褐色或黄白色;一种是受沁不明显,在玉质本身颜色上有一层薄薄的褐黄色。

大家简介

雷从云,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研究齐家玉器超过十年,先后发表关于齐家玉的论文七篇,专著三部,并多次在海内外作齐家玉的专题演讲和讲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