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记录历史,小学自建博物馆

老祠堂的木雕。

博物馆里的一些旧时农具。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文 见习记者 周月) 因城中村改造,村中的风俗文化也相继流失,为护住祖上的文化传承,老校长如春燕衔泥般,一点一滴建起了一座博物馆。近日,记者在猎德街道采访时,听说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曾发动学生广寻旧物

记者近日来到猎德小学博物馆,其位于珠江新城海明路力迅上筑猎德小学四楼,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立至今已有3年。一进门,宣传板便映入眼帘——“猎德村历史悠久,猎德村文物古迹源远流长,猎德文化底蕴丰厚,猎德精神催人奋进”。整个展厅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猎德历史、猎德名人、猎德民俗民风和学生作品。

在展厅的几个展柜中,上世纪50年代初猎德人用的木犁、铁犁、禾秧把、浇车的花洒、木桶,都安静地被陈列出来,记载着猎德人的淳朴、勤劳,讲述着那个年代里猎德人的生活——猎水旁,大榕树围绕着一方水田,村民挽起裤管,踏进绿野,扶犁而耕。“这些看起来是旧物的珍贵文物,共有几百件,包括旧式打字机、木雕、龙头、龙尾,猎德人原来耕田用的农具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距今已有100~300年历史。”看着自己亲手创办的博物馆,猎德小学校长潘国洪十分骄傲地介绍道。

而寻得数百件旧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了解到,很多村民家中所剩的旧物并不多,除了让学生深入到猎德社区寻觅故事、收集旧物外,潘国洪还以暑假作业的形式发动大家到亲朋好友家中作调查研究。

唤起昔日记忆

展现猎德“龙舟”文化的旧龙舟、龙尾桨、龙船板,也在博物馆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讲述着构成广州血脉的纵横交错的河涌水系。每逢端午节,猎德村村民们就会沿着水路,扒龙船去“探亲”。在展厅的一角,陈列着一个醒狮队员的狮头,猎德村除龙舟独霸江河久负盛名外,醒狮也是独步狮群。

为了让醒狮能在新一代猎德人中继续传承下去,潘国洪告诉记者,现在学校会不定期开设一些醒狮课,由学校的武术队教学生醒狮的动作和规则,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猎德的醒狮文化。除此之外,猎德小学博物馆还展出了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关于猎德的龙舟、祠堂等的小作品。

标签:博物馆 猎德人 旧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