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山饼印 刀刀见民俗

佛山饼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曾繁盛一时,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

杨海成的得意之作:龙凤印。

佛山饼印雕刻传承人杨海成。

木制的饼印曾是家庭的“必需品”。

饼印雕刻需要十多种工具。

寻找老手艺④

文/记者吴佳

图/记者龙成通

“小时候,妈妈经常在家里用饼印做煎堆给我们吃,因为那时候外面没有煎堆卖。现在老了,吃煎堆要从外面买,家里已经没有人做了”……谈起佛山饼印,57岁的杨海成感慨颇多。以前,木制的饼印称得上是家庭的“必需品”,逢年过节,家里餐桌上摆放的月饼、酥饼、糖环、煎堆等各式饼类,基本都是家庭手工印制的。

佛山饼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曾繁盛一时,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7年前,我已经不做一个一个的饼印了,因为没人买了。”市级“非遗”项目佛山饼印传承人杨海成说,如今,他只做饼印收藏品、木雕工艺品。

饼印讲究多 婚丧嫁娶均不同

昨日,记者在禅城区的一栋老居民楼的顶楼看到了杨海成的“宝贝”——雕刻在6块红木上的168种饼印。杨海成花了1年半的时间,将佛山饼印业发展300多年所出现的168种款式、用途各异的饼印完整雕刻了出来。

“除了知道怎么雕,还要知道这些饼印怎么用。” 杨海成说,每一款饼印的用途都不同。佛山的饼印分为4种,分别用于家庭、酒家、饼家、民间。而家庭、民间饼印又统称为地方饼印,当时,市面上很难买到用地方饼印制作的饼。

在地方饼印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用的款式均不同。他指着不同款式的饼印说,结婚时用龙凤印、结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送老人用包面的龙凤印、中秋节爷爷和外公送给孙子用公仔印。“不同款式,用途不同,不能乱来。”例如,中秋时,送老人要用桃心形状的寿桃印,而送给已故的老人要用桃子形状的寿桃印。

凹雕仍须用手工雕刻

“凸雕比较容易,现在可以用机器雕刻,而饼印为凹雕,全部要用手工雕刻。”杨海成说,雕饼印很辛苦,又赚不到钱,以前的徒弟宁愿回家种田,也不做饼印。

杨海成曾带过几个徒弟,但学了不到两年,都转行做其他工作了。“他们问我,赚不到钱怎么办?我说,我也没办法,没有人买。”手艺的传承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佛山现在几乎没人做饼印,我死了可能没人做了。”

如今,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各类饼印工艺品、木雕收藏品上,杨海成正在制作第二套饼印集,即将在博物馆新馆开放时,送博物馆收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出一条饼印发展的路子,让更多人看到前景。要学多少年才能独立制作呢?“有美术基础的人,认真学3年就可以独立制作了。其中,饼印上的反字要学3个月。”

不做实用饼印

改做木雕工艺品

“上世纪80年代,佛山饼印发展最鼎盛。”杨海成回忆说,他17岁进入佛山市工艺厂学习制作饼印,当时工艺厂手工雕刻、机器生产的饼印有近90个种类。而价格则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1条1斤~2斤的龙凤饼印卖378元。每年能卖出几百条。”

那时,杨海成曾放弃工艺厂的工作,和师傅开了一家饼印厂,但随着饼印行业的冷清,1996年厂子便倒闭了。说起倒闭的原因,他分析说,机器生产的塑料模具出现,买木制饼印的人越来越少。厂子倒闭后,他还偶尔在家里制作饼印,但“50岁时,已经不做一个一个的实用饼印了”。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一块木雕作品,上面雕刻了不同款式的山东饼印,价值十几万元。杨海成琢磨着,一个饼印木柄只能卖几十块钱,把上百种款式的饼印刻在一块木板上,其价值却截然不同。随后,他便开始制作饼印收藏集、最大的饼印《嫦娥奔月》,还创作了竹雕对联、脸谱等木雕收藏品。

标签:饼印 佛山 杨海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