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抗战老兵覃正岳:楷书《三国演义》

《翰墨留芳——抗战老兵覃正岳楷书三国演义》首发式现场 黎 鑫 摄

本报驻湖南记者 陈 清 黎 鑫 张 玲

覃正岳手书《三国演义》原稿 黎 鑫 摄

8月21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留芳——抗战老兵覃正岳楷书〈三国演义〉》在长沙首发,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等领导以及湖南省文化、新闻出版界人士出席了首发仪式。

覃正岳,抗战老兵,1922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平洞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小热爱书法,75岁时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开始用工笔小楷抄写名著《三国演义》,历经8年最终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文化与精神财富。今年6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天标曾题词赞扬覃正岳:坎坷志不移,笔耕见精神。

军旅生涯 练就一手好字

1940年,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74军到石门县境内招募新兵,刚满18岁的覃正岳应征入伍,并在51师师部任文书。只念了两年半私塾的覃正岳聪明灵活、学习刻苦,很快就掌握了部队的条令,并能熟练地起草文书。

那时,上级的委任书、奖励证书等文件都是手工书写,特别是总部文书的一手仿宋体或楷书,犹如印刷一般。这些文书转到覃正岳手里后,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顿生灵感:何不把这些文书当做字帖来练字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钻研,覃正岳的字越写越好,他代表师部、总部等写的请示、汇报、报告等文书多次受到“上级长官”的表扬。这期间,覃正岳参加过抗日正面战场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长沙会战和悲壮惨烈的衡阳保卫战。1949年4月29日,在几名高级军官的策划下,不愿打内战的覃正岳和战友在浙江龙游成功起义,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

解放前夕,覃正岳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劳动。壶瓶山镇的前身是泥沙公社,公社领导见覃正岳能写会算,就请他在食堂管伙食,同时兼任公社“文书”,由于覃正岳工作出色、字写得漂亮,当地群众称他为泥沙“一支笔”。

古稀之年 手抄《三国演义》

在家乡,覃正岳是乡亲们的良师益友,指导大家栽种水稻,为乡民写对联、写碑文,教授村民写字……他深受当地百姓的敬佩。

1953年,就在覃正岳满怀热情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能的时候,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反革命”,关进了位于常德津市的岑泹监狱,一关就是10年。出狱后,他又戴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在生产队过了20年“昼不能出队,夜不能出户”的生活。直到1983年,覃正岳的历史冤屈终获平反,他重新获得了新生。

1997年,时年75岁的覃正岳不再满足于给乡亲们抄抄写写了,他决定用工笔小楷抄写全本《三国演义》。“刚开始,我们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不说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就是一个年轻人用笔抄写70多万字的《三国演义》也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覃正岳的侄女覃道英说。她表示,当初叔叔正是凭着一种兴趣和一时的冲动抄写《三国演义》的,但自从抄了20多回以后,叔叔对《三国演义》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刘备关羽张飞的兄弟情深,曹孟德的老奸巨滑,司马懿的老谋深算等令他痴迷。”覃道英说。

覃正岳曾告诫侄女覃道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到好的文章,就要把它们抄下来,才能使自己印象更深刻,回味也更久长。”如他所说,抄写和阅读《三国演义》成为覃正岳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5年过去了,覃正岳从当初随手翻到的《三国演义》第43回抄起,抄到了最后的第120回。这时,他决定回过头来补抄前边的42回。不巧的是,那时覃正岳因病不得不在医院医治了半个月。那段时间里,覃正岳总是念叨着书还没抄写完,还吩咐养子把纸、笔、墨搬到病房里来。儿子只好劝慰他说:“爹,您老把病治好,养好了身子才有精力去抄书呀!”

2005年,在耗费了近3000个日日夜夜、写秃了20余支毛笔后,手抄本《三国演义》终于完成了,并被装订成4册。那清一色的软笔小楷字方方正正,让人看来与印刷字帖没什么两样。这本凝聚了老人8年多心血的鸿篇巨制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奇书”,而同年6月28日,覃正岳老人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

翰墨流芳 笔耕见精神

在文选德同志为《翰墨留芳——抗战老兵覃正岳楷书〈三国演义〉》所作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翻阅覃正岳老人用蝇头小楷抄成的《三国演义》原始稿件,不禁油然而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一位偏居石门乡野的农民,一位曾经出生入死的抗日战士,虽然历经磨难,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工工整整地抄下了75万字的《三国演义》全书。姑且不论其书法的艺术价值,单是这3000多个日夜的坚持和毅力,便足以让人惊叹,令人震撼了。

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游碧竹翻阅《翰墨留芳——抗战老兵覃正岳楷书〈三国演义〉》后如此感言:无论面对怎样困难和屈辱的处境,覃正岳老人始终保持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从来没有沉沦和放弃过,否则,这部倾尽老人毕生功力,历数载艰辛而成的书法佳作我们就看不到了。

首发仪式上,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何满宗从专业角度对覃老的作品给予了肯定:“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看了这个作品集以后,我认为覃老的字传统功夫很深,这样的手稿能够留下来,能够坚持不断地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很敬佩。这种将一种艺术延续下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湖南社科院院长朱有志很有感触地说:“这本书首先是感动了我,我再拿这本书去感动我的同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