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声万字情何限

欧伯达生前与孙女的合影

欧伯达先生作品

欧伯达先生作品

欧伯达先生作品

欧伯达先生作品

本报驻湖南记者 吴啸华 谢 兰 实习生 张祺琪

欧伯达,号铁樵,又号还鹊楼主、乔松馆主,生于1925年11月8日,湖南衡阳县英陂乡日新堂人。1958年因世事所累而落难承德,流寓30余年,却在困苦中锻铸了他的书法成就。66岁后回到桑梓,又以余年创造艺术辉煌。1986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1年受聘任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2010年12月31日,因病谢世,享年86岁。

早在1980年,中国书法界泰斗启功先生就为欧伯达题词:“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1982年,书法大师欧阳中石题词:“珠玉当前,那敢放肆,乞步后尘,不舍以随。”198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为其题词:“铁樵作品,写作俱佳,聪明天纵,发展无涯。”1990年,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词:“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至其数。”李铎先生题词:“世间清品唯玉兰,贤者虚怀与竹同。” 1996年,中国文联实施“晚霞工程”,为28位著名老文艺家陶钝、魏巍、贺敬之、李瑛、白杨等出版专著,《欧伯达书法选集》入选“晚霞文库”。2004年9月,国家邮政局发行当代16位书法大家的书法邮票,欧伯达与赵朴初、启功、李铎、沈鹏、刘炳森等并列其间。这在湖湘书法史上可谓前无古人,且至今无人出其右。

欧伯达一生“真、行、隶、篆”兼备,尤以隶书见长,具有刚健含婀娜、稳中见性灵的特点,世称“欧隶”,与刘炳森、王学仲并称“中国当代三位隶书大家”。他逝世后,国内众多媒体感叹中国“书法界痛失一面旗帜”。

三十年来岁月长 塞垣情谊总难忘

欧名君是欧伯达先生的长子,今年64岁,现任北京中国企业传媒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他对山水、花鸟无一不精,特别是他的骏马图最为艺苑称道和藏家关注,是一位闻名亚洲的华人画家。画马前辈刘勃舒看过他的作品后,欣然挥毫题赞:“骏马驰骋,雷电万钧。”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单国强先后为他的40多幅画作题款。

谈起父亲,欧名君一脸的崇敬。他说:“我们欧家在衡阳算是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南璞公是湖南地方名士,曾举议员,受聘岳麓书院讲习,宗谱赞其‘学究根柢,不慕荣利,行修经明,刻志自勉’。祖父钜川公,少有文名。家父幼承庭训,7岁入私塾,楷书《吊民伐罪》深得曾祖父嘉许。1938年,家父毕业于衡阳县达志小学,因家境贫寒辍学,进入衡阳市大雅印刷厂做学徒。在族人欧伯藩先生的指点下,经过3年苦练书法,父亲成为了石印书写师傅,也曾一度在衡阳街头以卖字为生。”

欧伯达1950年考入交通部华南公路工程指挥部,因写字工整被交通部公路七局录用为书稿员,后任编辑、秘书、科长等职。由于政治上受到牵连,1958年欧伯达被下放到河北承德地区交通局,继而又下放到汽车修配厂当秘书和工会干事。

李白有诗云:“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因为历史的误会,欧伯达就像从衡阳飞来的孤雁,滞留在了塞外。“不管到哪里,家父总是毛笔不离手,坚持每天凌晨5点起来练字。因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都在南方,他只能住单身宿舍,一屋住七八个人,没有桌椅,他就在床头用合页连起一块三合板,用时支起,不用时放下,不论寒暑,临池不辍。”欧名君回忆道。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欧伯达受北方书画名家关阔的影响,继而得国学大师王逸如先生亲授,“学书宜以碑为骨为魂,以帖为法为韵”,因而书法路子正、功底深厚。

欧名君说:“当时家父的处境并不好,后来有人问他对承德的感情为何那么深,深到可以颠沛流离在此呆了一辈子,深到可以和老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日子?”欧伯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73年春节,他被叫去写毛主席语录,写到深夜两点钟,饿着肚子还得强颜欢笑。排队领标语的人一个个都高兴地走了,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寒舍,开门一看,才想起还没有来得及买过年的东西。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把那只搪瓷碗甩到了院子里。这时,他听到门口有响动,接着是一溜小跑的脚步声,出来一看,只见门口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家父后来多次对人说:‘你知道吗?那饺子我是就着泪水一起下肚的。从那天起,我就发誓,有朝一日,这份情谊一定要报答……’每当说到这里,家父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欧名君动情地说。

为了回报这份情谊,欧伯达先生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和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在《樵客行——欧伯达书法人生》首发式上,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险峰说:“几十年间,欧伯达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从事书法研究、艺术创作、书法普及教育和人才培养,尽心尽力地为单位、群众、社会服务,为单位建设和承德书法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承德乃帝王夏都,在热河磨墨之人多如过江之鲫。细检前代诸先贤,有“塞上三张”“热河四亭”等,但均不及欧伯达先生的名满山城、盛誉塞外。承德市政协主席郑晓东在《樵客行——欧伯达书法人生》序言中指出:“欧伯达先生和承德其他文化艺术家一起,以各自的精品力作接续了承德的历史文脉,并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980年、1981年,欧伯达先后筹组承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承德地区书法工作者协会。1984年,承德地区书法家协会筹建,他当选为理事长。1986年,他建立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承德分校,在担任校长工作之余,亲自撰写教材文案并登台授课,还在各县区建立辅导站。承德教委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承德分校设置了学历文化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成绩合格者享受大专待遇,许多学生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在欧伯达的提议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又在承德试办书法和绘画研究生班,这一“承德模式”成为全国200多个分校的5个标兵学校之一。

山庄错落十万户 铁樵书法几千家

欧伯达的湖南大弟子、衡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云,以金文、大篆名世。谈起恩师,他深情地说:“坎坷的阅历、良好的禀赋、辛勤的汗水与淡泊的品性,成就了德艺双馨的欧伯达先生。他一生与书法相伴,以德艺双馨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称得上书法界的一代宗师。他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承德,而最有价值的艺术生命却在家乡衡阳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李逸峰在《书坛称伯者,穷达志于斯——欧伯达书艺论略》一文中总结道:欧伯达先生一生钟情书法,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坚守艺术理想,孜孜矻矻,在书艺园地辛勤耕耘70多个春秋。其艺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55岁前,为蛰居修炼期;第二时期为55岁至63岁,为社会活动期;第三时期为65岁以后,为创作高峰期。

欧伯达先生是书山上辛勤奔波的老樵客,对书法之道造诣颇深,曾在书论《力是书的生命》一文中谈到:“世间一切万物,力是生命。没有力的作用,生命就不复存在。”我们中国的书法,有许多作品是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至今还被人们推崇,亦是其作品本身具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起作用。人们在评论这些作品时,总说它写得苍劲、雄强、龙飞凤舞、龙跳天门、虎卧风阁、鹰击长空、兔起鹘落、万壑坠石、一泻千里、强弓劲弩、雄强无匹等,这里所说的劲、强、飞、舞、跳、卧、击、起、落、坠、泻等,都是力的表现。如果书法作品不具备这种力的存在,其所写的字仅是过眼云烟,是绝对不能长久的。”

孟子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待社会环境转好,欧伯达先生即走出小我、走入社会,热心书法事业,奖掖后学,积极培养人才,堪称艺界典范。流寓承德期间,他多次组织书法展览等活动,积极推动承德地区书法事业向前发展。他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亲自授课,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数年之间,他桃李满园,弟子三千,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河北书坛的中坚。他在纪念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立20周年的诗中写道:“艺苑黉宫不见墙,但凭鸿雁授华章。韶光廿载风和雨,赢得九洲桃李芳。”

在承德,欧伯达先生的书法深入寻常百姓家,为书法事业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河北省文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郭秋良先生与他数十年的交谊甚厚,也是第一个支持他走出承德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办个人作品展览的。他说:“承德至今流传着‘山庄错落十万户,铁樵书法几千家’的佳话,这就充分反映了欧伯达先生的书法在承德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欧伯达先后在承德、石家庄、长沙、衡阳等地举办6次个人作品展,另外出版专著《欧伯达隶书千字文》、《欧伯达、欧名君、欧名杰书画作品集》、《处世歌诀》(与周济、邓磐石同书五体墨本)等,许多作品被选入政府举办或书协组织的大型书展,如国际书法联展、国际书法临帖大展、全国职工书法展、北方16省书展等,获奖无数。全国各地的碑林和名胜古迹单位纷纷向他约稿,他先后应邀给北京孙中山故居、周总理故居、贺龙纪念馆、西安华清池、襄樊孔明隆中故居、衡阳王船山纪念馆、耒阳蔡伦科技发明家广场等寄去墨迹,郑州黄河碑林、鄂州莲花山元极碑林、长沙岳麓书院、南岳大庙碑廊、常德诗墙、株洲炎帝陵、衡阳岣嵝峰、回雁峰、岳屏广场、明翰公园、船山公园、西湖山庄、常宁中国印山等处已将他的墨迹刻石。2003年8月,湖南省原省长刘正主持撰写《全面重修南岳大庙记》,欧伯达以隶书将千余字碑文一挥而就,凸刻镀金、端庄遒劲,通篇贯穿着严谨稳健、舒展超然的书风,成为南岳衡山的文化胜迹。承德原名热河,避暑山庄内的“热河”二字,就是欧伯达的墨宝,现在也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他的一些作品还流传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乡音无改鬓毛衰 归来古稀志亦雄

“少小离家老大回。”欧伯达先生虽然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几十年,但是承德俨然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故乡,承德人的善良与热情,打消了几分思乡之苦,多了几分对承德的不舍和留恋。

欧名杰,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衡阳知名山水画家,欧伯达先生的次子。他告诉记者:“1991年,年已66岁的父亲返乡时,承德人民依依不舍,为他举办了书法归乡告别展,当时的地委书记胡广义率领承德书法代表团,亲自把父亲送回衡阳,在衡阳举办“承德—衡阳”书法联展。父亲对此深受感动,留下了‘三十年来岁月长,塞垣情谊总难忘。而今归向衡阳去,犹把山庄作故乡’的诗句,以表达他的不舍之情和对承德人民多年悉心照顾的感激之情。”

“乡音无改鬓毛衰。”欧伯达先生与他人交谈始终都说湖南话,让人倍感亲切,同时这熟悉的乡音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故乡的亲人在等待着他,衡阳书法的艺术之花等着他去施肥培土。他曾经这样告诫弟子们:“做人,首先是道德观,人品是第一的,书品是第二的。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一定要发掘出来,分享给别人,贡献给社会。”现在他终于有机会为桑梓奉献微薄之力了,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他竭尽所能把剩下的宝贵时光都贡献出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衡阳喜爱书法艺术的年轻人,并为南北两地的书法艺术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欧伯达在河北弟子不乏著名者,有王秀杰、吴震启、邸玉生、李志恢、李煊、李敏、冯宝良、姜承君、武智萍、王丽等。晚年回乡,他又呕心沥血地培养了大批弟子,名世者有李云、王宏、胡均亮、余庭良、刘芳菲、李忠武、张乐平、刘高平、欧阳晓林、谢云忠、颜泽平、邱旭辉、心开法师等。其中王秀杰、邸玉生、王宏及王秀杰的学生姚远、张英敏、张明利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震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就是这样一位老者,淡泊名利,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宛如婴儿一般纯真无暇。回到故乡之后,欧伯达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书法技艺造福父老乡亲。他的忘年交、湖湘文化著名学者甘建华说:“欧老回到故里衡阳后,衡阳凡是有一定身份和品位的人的家中或办公室里,基本上都有他的书法作品。衡阳市前后4任市长——徐明华、贺仁雨、彭崇谷、张自银,都托人或亲自上门向他求取墨宝。人们喜欢他的字,结婚庆寿或逢年过节,都以有他的字为荣。索字的络绎不绝,每日里门庭若市,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摆名人谱。有的单位求他写牌匾,他认为书法贵在实用,也是一一答应。”

欧伯达先生回乡后被推任为衡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衡阳市诗词学会顾问。70岁后,他的隶书越发精湛,奠定了全国书法大家和隶书宗师的地位。即便这样,他还是谦逊有加、春风化雨。有一年,日本玄贞书道会会长山田竹庭来到北京,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著名书法家吴震启介绍认识几位国内的书法家。吴震启首先想到欧伯达,没想到欧伯达不同意。问及缘由,他说自己老朽无能,有诗书相伴淡泊度日足矣,况且字还拿不出手,建议多推介年轻书法家。吴震启叹息良久,逢人便说:“欧公之德何其厚也!”

2004年10月8日,欧伯达书法作品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何满宗及著名书法家李立、颜家龙、邓磐石等到场祝贺,并召开了一个高规格的艺术研讨会。1个月后,欧伯达书法艺术展在衡阳市博物馆开展,近百幅“真、草、隶、篆”书法作品是这位80华诞老书法家从艺60多年的心血结晶。翌年8月4日,他的故交和弟子们又在承德隆重举办其书法作品展暨庆寿酒会,展览场面空前盛大。接连3次书法艺术作品展,可谓对欧伯达先生毕生艺术追求与学术价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誉扬。

万壑松风梳白发 一楼明月照青衿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欧伯达先生年过花甲后进入创作高峰期。臻于通会,非惟书写技法成熟,更需学养阅历丰赡。2002年,他向衡阳市博物馆捐赠30件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省级文物机构鉴定为三级文物。著名金石书画家杨宝霖先生在《雄秀兼备,意象高华——欧伯达先生隶书赏析》一文中说:“欧伯达先生的隶书,其隶变源自三个渠道:一是博采汉碑众长冶于一炉,二是吸收马王堆简帛书结体与意韵,三是参以金文沉雄绵亘,遒拔之质,碑魂鼎魄,充满金石韵味,气息高古,强化了他的隶书的内在筋骨,代表了他晚年探索的新意向。”“欣赏欧隶,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美有三:一是字法端庄中和之美,二是笔法苍健雄秀之美,三是章法宏阔伟岸之美。”

半生坎坷锲而不舍,淡泊为怀德艺双馨。欧伯达先生有诗写道:“衡山突兀几千寻,奥境文明四海临。万壑松风梳白发,一楼明月照青衿。庄严净土超三界,清静禅房戒六淫。久欲皈依长面壁,尘埃洗去见真针。”

诗以言志,“一楼明月照青衿”,这是何等的艺术境界!清风明月,旷朗无尘,此非开悟证道而何?

欧伯达先生的名字先后载入了《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湖南名人志》等权威典籍。为了表彰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为培养书法人才作出的贡献,河北省、承德市曾分别授予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和承德地区文艺“金鹿奖”,河北省人民政府和承德行政公署分别给他记三等功一次,他也被誉为“热河书坛的一面旗帜”。2009年4月,他荣获了“首届衡阳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欧伯达先生仙逝数日后,他的河北、湖南两地弟子即共同成立了欧伯达研究会。之后,他的承德弟子举办了欧伯达遗作展暨艺术研讨会,《樵客行——欧伯达书法人生》一函4卷,分导引篇、书法卷、诗文卷、纪念卷,采用竖十二开版式,古籍精装。全卷既包括欧伯达先生生平主要事迹,又分类清晰极具观赏收藏之愉悦。《热河》杂志主编、著名诗人白德成先生作为这一丛书的主笔,还撰写了同名电视专题片的文学脚本。承德市影视家协会主席刘俭、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志恢带领众人几经努力,摄制完成了专题片《欧伯达先生书法人生》。

在《樵客行——欧伯达书法人生》承德首发式上,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动情地说:“欧伯达先生落难承德,是承德的领导和人民呵护了他、造就了他、成就了他,这是欧伯达人生之大幸。他退休离开承德已20余年、去世近两年,但承德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仍以各种方式怀念和纪念他。我作为一个衡阳人,对此重情非常感动,对承德人走茶不凉的淳朴民风由衷地表示敬意。”

衡阳弟子们在心开法师担任住持的市郊竹林寺建设欧伯达书法碑林,刻碑88块(目前已刻50多块),并筹建欧伯达纪念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在北京举办欧伯达书法艺术展。

86载春秋,欧伯达先生以砚为船、以毫为浆、以纸为帆,徜徉在墨海之中。

86个寒暑,太阳升起落下3万多次,它精准地记录了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却难以概括一个人生命的精度。

欧伯达先生一生与笔墨相伴,在有限而厚重的光阴里,他为了中国书法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用大笔为自己的人生描绘出了一幅墨海春秋图,为中国书法界树立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标签:欧伯达 衡阳 千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