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节目争议"续:质疑者仍不服 欲提出司法鉴定
图为节目中被砸的现代仿品。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张中江) 一档开播6载的鉴宝节目,一个开幕3月的文物展览,一位收藏协会的部门主任,掀起了一场波及甚广的论争。探究这场论争的背后,则直指近年来收藏市场的种种鉴定乱象。
由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天下收藏》已开播6年,其中有“当场砸赝品”的环节。5月17日起,北京电视台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真“假”藏品对比展。该栏目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有代表性的,同首都博物馆的40件(套)馆藏珍品进行对比展览。
展览开始的前三个月,似乎风平浪静。8月19日,《广州日报》刊发了该报记者撰写的专题报道,文中引用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的观点称,这档鉴宝节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王刚所砸藏品真伪、节目是否“找托买假”等,众多媒体纷纷刊发报道、评论。
针对外界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的态度都很明确:“我们绝不可能砸错!”
北京市文物局则在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经市文物鉴定委员会4位专家重新认定,被砸的40件藏品都是现代仿品。
然而,首先发出质疑的姚政,并不认可北京市文物局所做的声明。这一事件,是否还将继续“发酵”?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展览现场,并采访事件当事人,以追踪该事件的后续进展。
质疑者声音:做司法鉴定敢不敢
首先对《天下收藏》栏目发出质疑声音的姚政,21日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表示对这个节目的怀疑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机会去现场。真假藏品的展览开幕后,他在5月底带着5个懂瓷器的鉴定师去参观,一看之下大吃一惊。据其介绍,这个展览的所谓“赝品”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真的,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甚至达到国家二级文物以上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他曾先后组织了五、六批人去看展览,认为“赝品”基本都是真的。
对于外界质疑他们“隔着玻璃”怎能鉴定的说法,姚政表示“上手”只是文物鉴定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绝对的。不“上手”也能看出东西真假。比如有件白釉的,他们讲是阴刻纹饰,但这件东西恰恰是阳刻。这是眼睛很简单就能辨别出来的。
在姚政看来,在收藏界里,真的假的不那么难辨。就像一个农民,区别韭菜和小麦很简单。只要玩过一年瓷器的人,对新旧、高仿的,不难辨别。
“砸赝品”是《天下收藏》栏目在国内多档鉴宝类节目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色,同时也是招致非议最多的一点。姚政认为,这种行为其实是误导了百姓。
姚政说,高仿品是不是艺术品?毫无疑问,所有的高仿品,都应该属于艺术品。一百年后这些东西,都会成为古董。如果现代人做的瓷器,都被当做赝品砸掉的话,文化是不是也会出现断层?有些常识性的东西他们都不懂。即便是赝品也不能砸。很多华人华侨对这个节目深恶痛绝。
姚政表示,下一步肯定要和国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台交涉,要提出本方的诉求,“我们要求博物馆立刻停止这个展览,因为误导老百姓”。
对于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做出的判断,姚政并不认可。他认为,首先,北京市文物局是这个展览的主办单位,此举等于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其次,这次鉴定是靠眼学还是仪器的?
第三,哪些专家参与了鉴定,敢不敢负法律责任?
第四,“我们提出做司法鉴定,你们敢不敢”。
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鉴定有政府公信力
22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既然是我们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这个机构在北京市文物鉴定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我们局组织他们对首博展出的东西进行鉴定,至少是有政府部门公信力在的。这个机构相对于那些个人而言,它权威性应该是更好、更强的。”
真假藏品展览现场:该不该“砸” 观众有分歧
8月22日上午,首都博物馆。由于当天是工作日,观众人数并不是太多。位于博物馆东侧的一间展厅内,“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正在举行。不大的展厅内,有30位左右的参观者,其中有年长的也有小朋友。
记者在现场看到,用于对比的两件或三件展品,并排放在一起。被砸碎的赝品已经粘起来,有些看起来较为完整,有些则留有明显的残缺。在玻璃橱窗外有辨别真伪的说明,观众还可通过拖动查看大图。
现场还展示了《天下收藏》节目组的一些道具和盖有印章的栏目组专家鉴定书。在一份《生死文书》上,有如下条款:
三、经“天下收藏”栏目鉴赏专家一致认定为赝品,当场销毁。
四、经鉴定结果公布赝品销毁前,藏宝人可以放弃,选择退出。即同时放弃获奖权利和毁灭赝品的义务。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观众表示,自己平时就爱看王刚的这档节目。她认为“砸赝品”这个环节,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诚信行为,有一定警示作用。但持有人如果承认自己的是仿品,则仍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对于日前的这场纷争,她觉得节目组的专家们鉴定很认真。而对质疑者的身份,她表示仅从报道中还不能清楚了解到。
馆内另一位陈姓中年男子,有着多年的收藏经历,已经是第三次来看展览。他表示对现场的藏品真伪,自己不敢妄加评论。但不管真假,“砸”只是一种警示,严格来讲不是最科学的。其实完全可以用钻、刀,刻上专家认为“假”的标志。将来还可以翻案,而且东西毁不了。这些藏品,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工艺品,有一定价值。
这位陈先生还表示,自己家中有上千件藏品,也曾找专家帮忙鉴定。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专家意见不同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迷信“眼学”。《天下收藏》的专家用什么手段来鉴别真伪,这个外人不知道。如果使用包括痕迹鉴定等在内的各种手段,那么可信性就很高了。如果只靠“眼学”,则会引起人的质疑。
耿宝昌:藏品不该“砸” 不了解“收藏家协会”
年过九旬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22日下午接受了本网记者采访。他表示自己没有看过《天下收藏》的节目,但认为“砸”是一种暴损天物的行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即便是仿品),也让它发挥它的功能。
最近一些年,在文物鉴定领域乱象迭出,动辄某某“专家称”,使得对同一藏品的判断往往出现不同意见。究竟怎样才是最为权威、科学的鉴定方法?耿宝昌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权威,也一直在学习。
此次事件的主要质疑者姚政,头衔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记者浏览该协会网站发现,在“陶瓷收藏委员会”的顾问名单中,第一位即是耿宝昌。
对此,耿宝昌无奈地表示,自己平时就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并没有参与过这家协会的事情。至于各种“被署名”的情况是在太多了,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