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孟京辉和他的千场“犀牛”

新华社记者 姜 潇 白 瀛 刘 陆

孟京辉,这位当今中国最受青年观众喜爱、也最具争议的先锋戏剧导演,以其“孟氏戏剧”这一金字招牌在剧坛独树一帜。随着《恋爱的犀牛》8月7日在北京保利剧院完成第1000场演出,该剧成为“孟氏戏剧”的又一个里程碑,也创造了中国话剧演出新的历史。

13年、1000场,《犀牛》如何“保鲜”

在《恋爱的犀牛》以前,小剧场话剧从来只是一种“小圈子”状态,并没有盈利的先例,是这部剧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了剧场。

1999年,一种所谓的“世纪末情绪”困扰着当时的年轻人,按孟京辉的话说,“《恋爱的犀牛》是一种青春的冲动,在这个最后的瞬间,我们需要给出一种行为。”13年、5个版本、上演1000场,“犀牛”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爱情剧的经典。

如果说,这部剧在13年前中国小剧场尚不发达的时候,准确把握住了引起年轻人共鸣的“青春旋律”;那么,当13年后观众已不再年轻,孟京辉自己也已人到中年的时候,又是什么让这部爱情剧永葆青春呢?“《恋爱的犀牛》在运动中不断吸纳新的能量,又不断表达着对时代的看法,直至滚动到现在。所以,它一直是新鲜的。”孟京辉说。

先锋导演谈“先锋”

尽管毁誉参半,但孟京辉对戏剧先锋意识的实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坚持走自己的路,时不时给年轻观众以期待、惊喜、疑惑或满足。

他这样解读“先锋”:首先要有一个“先锋”的姿态,在创作中是勇敢的,并有“先锋”的世界观;其次,它是在整体美学运动的推动和中西文化大背景下的产物;最后,它还是个人艺术追求的选择。

“我没有选择保守、稳妥的创作方法和实践方法,而是选择了战战兢兢、冒险性的方法。这是我个人的爱好,因为我有一种冒险精神。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先锋导演’。”孟京辉说。

据悉,孟京辉的另一代表作《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已演出900余场,也将迈入千场。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带来了评论家们对“孟氏戏剧”的尖锐批评,如走向商业化、世俗化,缺乏实验话剧的探索力度等。

既是艺术家又是制作人的孟京辉,一方面希望能做出更多反映时代和人类心灵的优秀作品,让人看到中国戏剧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颇多无奈:“人不是一个脱离社会的人,既要面临内心的愿望和追求,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心跳放到社会背景中,平衡各种复杂因素。”

“中国小剧场相对单调”

如果以1982年林兆华先生的《绝对信号》作为小剧场话剧的开山之作,今年正是中国小剧场的而立之年。《绝对信号》上映时,孟京辉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11年后,他陆续导演的《思凡》、《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等具有鲜明实验色彩的剧目,给小剧场话剧带来了新的能量,并使之获得了有力的释放。

孟京辉说,话剧本来就是舶来品,中国话剧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逻辑。近年来,中西方的话剧交流与碰撞也逐渐增多,给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更广阔的空间。“但是和欧洲甚至韩国相比,中国的小剧场还是相对单调。”孟京辉指出,比如多媒体小剧场戏剧、环境戏剧、露天的公众戏剧、超写实戏剧、高科技含量的戏剧等新形式的戏剧在中国目前都没有人去探讨。

标签:孟京辉 犀牛 小剧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