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广州:课本里的城市变迁
课本里的南越王墓。
课本上孙中山在主持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现在孩子们正在接受军训。
北伐纪念碑古今对比。
万木草堂古今对比。
课本上的十三行。
陶陶居仍保留传统茶楼的风韵。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邹捷 见习记者 宋魁达 周月 杨莉敏 实习生 宁如娟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当纷繁的历史开始静默,隐匿于阡陌交通、砖瓦琉璃之中,课本帮我们重新认识一座城市:描绘它最初的模样,擦去时间的灰尘,露出它潜藏的肌理、纹路和质地,并找出它和我们自身、当下的关联。伴随印刷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革新,历史挖掘的深入以及城市的日新月异,课本亦变得斑斓,记录着广州的华彩,并传递给全国中小学生。有新广州人把新的课本当作游走宝典,而本地人也可以从课本里,发掘那些他们从不曾了解的广州。
而那些曾在课本上出现的地标,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广州记忆。时至今日,这些或曾见证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或曾名满中国的地方,又是怎样的景象?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如黄埔军校、万木草堂等景点“老瓶装新酒”,除了接待游客之外,或开展军训、拓展业务,或举办暑期国学培训班。而位于长洲岛上的北伐纪念碑,因为路途较远,已经深藏在民居周边,游客罕至。
千年城邦志
广州是现代繁华都市,更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城邦,这在《中国历史》有所记载,“秦统一岭南后,推行郡县制,设置了象郡、桂林郡以及南海郡,广州所在地区,当时属南海郡的番禺县。”而在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撰的广东省乡土教材《广州历史》中(下简称课本),关于两千多年的古城描述则更为清晰——“说起历史上广州地方割据政权,通常用‘三朝十帝’这个词去概括。”
南越王墓 地点:越秀区解放北路
课本说 岭南最大汉代彩绘石室墓
公元203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在如今车水马龙的解放北路,有一座红砖外围的建筑,这就是赵佗之孙的南越王墓。课本中描述:“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准备建造住宅大楼的人们无意中发现了南越王墓,该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上往下掘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该墓出土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的汉代彩绘石室墓,被列为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我国目前有60多件顶级文物不允许出国展出,而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和“衔蛇越人”就是其中两件。
南越王生前游乐的王家花园则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根据课本,南越国宫苑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遗址人工水景贯通全苑,别具一格的石木,建筑结构的工艺,精巧地控制渠水流速、波浪、水声的设计,反映了当时先进的造园技术。由于内涵十分丰富,南越国宫苑被称为岭南文化艺术的奇迹。
今天 仍未全面开放
西汉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1983年6月被发现后,旁边建起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并于1988年开馆,现在已被选为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除了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性的文物展,也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文化活动,比如免费鉴宝、汉服设计、灯笼DIY等。至于南越王宫,2008年,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遗址建设南越王宫博物馆,2010年亚运期间曾对市民局部免费开放。
记者日前走访时发现,南越国“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南越国宫殿旧址模拟展示区仍在围蔽施工。馆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遗址的恢复工作仍然有待完善,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进行得比较缓慢,具体的全面对外开放时间还未能确定。目前,南越王墓博物馆局部开放了四个以室内陈列展示为主的大型展厅,包括“南越王国”、“南汉王宫”、“名城广州二千年”以及“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四个不同的展览主题,展出了不少包括王宫砖瓦、“福字”瓷片、陶瓷器皿等出土文物。市民可以在这里免费参观,虽然下午3点半博物馆就闭馆了,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市民前来参观。“对于我们这代广州人来说,这里十几年的封闭挖掘已经成为一种集体回忆”,市民张小姐说。
百年革命史
从南蛮之地到繁华的商都,广州自顾自精彩。而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则是从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开始。
黄花岗七十二墓园 地点:越秀区先烈中路
课本说 广州因此荣光
在课本里,鸦片战争以后,目睹民族苦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他亲自率领选锋队队员120余人攻入两广总督署,并与清军发生激战,但因众寡悬殊,选锋队队员大部分英勇牺牲,起义失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将烈士的遗骸收殓合葬在黄花岗,此役故又称黄花岗之役。
在推翻帝制的斗争中,广州是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数最多的城市。孙中山曾言,“十三年(以)前,我们都是用广州做革命的起点,广州是革命党的发源地,是很光荣的。”如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已近百年,游人如织。从入门镌于墓坊“浩气长存”四字,到峙立墓后的“纪功坊”,都在为这段历史默默见证。
今天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动休闲公园
建国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改为纪念公园,又称黄花岗公园。1981年、1986年,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
据悉,到黄花岗公园参观的多以周围居民为主,大多都是到公园晨运的老人家。园方一负责人介绍说,公园内的绿化有专员进行养护,且绿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园内无障碍通道也已全部布置完毕。为了满足市民的运动需要,公园里指定了一些场所给市民举行各种运动,并在各个亭子增设了便民挂钩。
公园负责人介绍说,自2005年开始,公园就以图片展的形式走入多个学校以及社区,宣传黄花岗英雄事迹以及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今天的黄花岗公园,已经是集休闲公园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于一身了”。
黄埔军校 地点:黄埔区长洲街军校路
课本说 见证广州革命策源地
在前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在“北伐一课”中提到,黄埔军校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根据课本,国民革命时期,军校在黄埔长洲岛办了4期,孙中山任校总理,制定“亲爱精诚”的校训,叮嘱师生:“无论是国民党员或是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
今天 “校本部”已成军训拓展基地
从新洲码头坐轮渡,十分钟左右便可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虽然经过了以“原位、原尺度、原面貌”为原则的重建,但上文提到的对联却遍寻不着。原来,在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对联已换成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大门一侧,还搭建了一个舞台,写有“黄埔军校少年训练基地开营典礼”的字样。据介绍,该馆目前已成为广州军训基地之一,每年都有5万多人在这里接受军事训练。参与军训的学生就住在校本部内的一排房内,俨然昔日黄埔学子的生活重现。黄埔青少年军校还在几年前引进拓展项目,不少大型企业、高校EMBA班选择到此举办拓展,基地甚至有“真人CS”真枪实弹野外拓展项目。
北伐纪念碑 地点:黄埔区长洲岛济深公园内
课本说 北伐掀革命怒潮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1926年7月9日上午,黄埔军校师生、粤军各部及广东各界观众、省港罢工工人数十万人参加了北伐誓师典礼。根据课本,“北伐军不到半年就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大革命的怒潮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进而席卷全国。如今,广州长洲岛济深公园内建立了北伐纪念碑”。
今天 被淡忘的历史
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遗址、教思亭等旧址景点距离黄埔军校较远,纪念馆也并没有提供接驳车辆供游客前去。十分钟车程后,顺着路边一个不起眼的指示牌,记者在思亭路边石梯拾级而上,1984年重修的北伐纪念碑出现眼前,一面刻有“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师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22个大字,另外两面分别有“捐躯救国”、“为民牺牲”的题词。
在长洲岛上住了近20年的老李告诉记者,平时很少有人来参观纪念碑,一些住在岛上的年轻人也未必知道,“问路也得问上了年纪的人”。实际上,当年北伐纪念碑所在的“济深公园”如今也已看不出原貌,而园内景点之一的“教思亭”已颇为残破,栏杆上还晾了不少附近居民家的衣物,“没什么人会来这个景点啊”,附近居民对于有人专门来参观的行为感觉惊讶。
南粤传薪火
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岭南文化教育的代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最早在广州办起西式学堂,后来政府办洋务需要现代人才,新式学院的创办出现了高潮。
万木草堂 地点:越秀区中山四路长兴里
课本说 戊戌变法策源地
清末,康有为和梁启超极力呼吁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办新式学堂。康有为创办了万木草堂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师从康有为的学生先后有近千人。根据课本,万木草堂原为邱氏书室,建于1804年,为三进三间、两天井、硬山顶的祠堂式建筑。康有为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了邱氏书室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成为戊戌变法的策源地。1892年,万木草堂迁至卫边路的邝氏宗祠(今广卫路附近)。1893年,因来学者众,遂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今文明路市一宫内)。习惯上,人们将康有为在这三址所办的学堂统称为“万木草堂”。
康有为任学堂的总教授、总监督,对前来求学的年轻人不要求学历、不重视门第,只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就有资格入学,家境贫寒之士更实行免费入学。
今天 国学班再现当年景
历经多次复建、修缮工程,万木草堂已免费向公众免费开放4年多。除了可供参观之外,万木草堂也会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普及“康梁”等历史人物和万木草堂的历史,弘扬广府文化、岭南文化。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文化商会的唐经理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份开始,万木草堂主办了题为“薪火文德,草堂茶话”的公益文化活动,一年多来已经举办68期,活动包括每周六晚上的公益讲座,以及定期举行的各种免费文化展。来自附近学校、社区的不同阶层的人到了周末都喜欢来万木草堂参加活动,把这里当作学习历史文化的场所。
今年7月,“万木书院”在万木草堂正式建立,每周日开设免费的公益国学课,教市民画国画、弹古琴、写书法等。国学课上还会讲授《弟子规》、《大学》等经典,传授书法,绘画艺术。正值暑假,万木书院也尝试开设了一个为期10天的收费国学培训班,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七八个小朋友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小朋友们就坐在仿古的讲堂里,木桌大椅,朗朗读书声,“感觉像复原了当年讲学的场景”,有外地的参观者说,虽然是收费课程,但也是对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培养人才”历史功能的一种继承。
粤商谱新传
古代,广州就有“天子南库,金山珠海”之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大港。如今,外地人来到广州若要逛街,热心的人们会告诉他逛北京路、上下九。因为北京路乃“千年商都”,而上下九附近则是古代巨商富贾云集的“十三行”。
十三行 地点:荔湾区十三行路
课本说 唯一对外通商口岸
根据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书,“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在课本里,1685年,广东官府招募了13家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深受外商欢迎的牙行经纪商,指定他们与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这被普遍认为是十三行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从此,一个全新的商人团体“十三行”开始慢慢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以后的岁月里,洋行名义上虽称“十三行”,其实并无定数,最多时有26家,最少时只有4家,但“十三行”约定俗称,成了这个商人团队的固定称谓。
今天 繁华不减,仍是商业重地
曾是清代中国唯一特许的对外通商口岸,而如今,“十三行商圈”的建设成了广州市荔湾区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
记者日前走访十三行路,这里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服装批发市场,包括新中国服装城、诚大时装广场、万豪男装城等等,几百米路上密布了七八家服装市场。由于巨大的出货量,该路段还有几家专门的货运公司。以十三行路为中心,故衣街、十三行豆栏上街、和平东路服装商场环绕成的服装批发物流商业圈,已经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服装批发集散地,每天进出货物上千吨,人流量达数十万人次,商业辐射面远至全国各地、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
而在荔湾区的十二五规划中,“十三行商圈”是一项重要内容,荔湾目前已建成海山仙馆十三行史料陈列馆,未来将在现有十三行路口基础上,以上下九路为中轴线,打造“十三行商圈”。其中规划用地范围扩至中山路,南隔六二三路与沙面欧陆风情街相邻,东至人民南路,西至宝华路,用地面积约245.6公顷。未来还将建设十三行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海关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丝绸博物馆(锦纶会馆)”等岭南文化建筑互动连成博物馆群,展示过去海上经贸、改革开放前沿地的辉煌历史。
上下九 地点:荔湾区上九路、下九路
课本说 富商巨贾云集
上下九的崛起始于宋代,明清时期不断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后,巨商富贾聚集西关,这里便成了广州的第二大商业中心。1851年在西关十三行路靖远街开业的“王老吉凉茶铺”、清光绪年间在西关第十甫开业的陶陶居茶楼等,都是广州著名的老字号。民初是西关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广商”、“广货”和“走广”商人都云集在西关。
今天 原汁原味“老广州”
如今,上下九步行街仍旧是人头涌动,除了逛街、买东西之外,这里也成为品味地道广州小吃的地方。云吞、鱼皮、竹升面,这些印上了典型广州符号的小吃,都可以在这里寻到。而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在西关第十甫开业的陶陶居茶楼,早已是广州知名的老字号茶楼。几经改建修缮,陶陶居茶楼在风格、构造仍具传统岭南茶楼的风韵,2005年成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