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刚一锤子砸烂真宝贝?

《“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在首博举行 《天下收藏》砸瓷行为惹争议

众所周知,作为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日前,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向记者报料,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质疑

“真品”被砸 真让人心疼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一些藏家边参观边叹息,甚至有人说:“他(王刚)可真敢下锤。太可惜了!真让人心疼。”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则说:“古代工匠都是手工制作,所以艺术品比例上有些区别,甚至画得稍微歪一点儿是正常现象,画得笔直才叫奇怪。你看工艺:这是六色青花,当代人哪有这本事?”一件件“赝品”看下来,宁玉新得出结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姚政表示,他们希望首博撤展,以免继续误导观众。而《天下收藏》更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排除将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微痕鉴定”。

回应

鉴定过程严谨 绝不会砸错东西

记者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翟健民的态度都很明确:“我们绝不可能砸错!”

韩勇告诉记者,虽然观众在节目当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绝对不会砸错东西。”翟健民则表示,整个鉴宝过程是非常严谨的,“我1973年入行,平均每天看二十件东西,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

那么,砸瓷作为《天下收藏》最突出的“秀点”,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专家和收藏界各有明确的表态。

正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姚青芳:

无疑提升了百姓的收藏意识

关于王刚砸瓷这一举动,我觉得没必要过度去关注它。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做法的初衷未必是坏的。王刚自己也说了,他们是为了提高大众对文物真伪的认识,提高大家的收藏意识。我觉得这个节目做了这些年,对老百姓收藏意识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现在很多人都会拿出一件老旧的东西去找人鉴定,去辨别真假。当然,这种砸瓷的节目方式,没必要去宣扬,也没必要去反对,存在就是一个历史过程。

反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

砸瓷器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我以为,《天下收藏》节目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是把古代文物和艺术品的界限混淆了。对于瓷器而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它们都是瓷器。如果要谈,只能说这件瓷器到代不到代,你的推断是不是准确。更糟糕的是,他们一旦认为不到代的瓷器就直截了当地砸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上鉴宝节目的,收藏者至少觉得还可以才会拿去。而他们三言两语就判定为假的,标准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砸是一种破坏和毁灭。据《广州日报》

标签:王刚 天下收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