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为救人他开办医院编医书 为抗日他以身试毒制面罩

梁心之子梁伯将崇德医院的药房保存下来,还有很多用来装西药的瓶子。

梁心医师编著的医书。

梁心医师的故居。

飞鸿寻古

探寻90岁的崇德医院 讲述其创办人梁心的传奇故事

文/记者赵冬芹

图/记者龙成通

佛山崇德医院创办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建立前最早开设的民办西医医院之一,不少“老佛山”都在这里出生。1923年至今,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医医院,静静地坐落在佛山升平路,伴随佛山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见证了升平路的繁华与落寞。

崇德医院的创始人——梁心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医生。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惜以身试毒,只为研制出防御毒气的面罩;凭借多年海外学习的积累,他撰写出《国耻史要》、《对日作战方略》等多本爱国主义思想著作。

时光荏苒,年近九旬的崇德医院旧址已被纳入佛山“三旧改造”范围。记者日前来到崇德医院旧建筑,采访梁心医师的后人,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他的传奇故事

学成归国 济世救人

升平路,曾是近代佛山最繁华的中心路段,著名的升平教堂就坐落于此。毗邻升平教堂,有一座古朴的三层砖木结构小洋房,这就是崇德医院。

1923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梁心医师在此创办了崇德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前佛山最早的民办西医医院之一,以儿科、妇产科、内科、外科等多个西医科室为主,也是当时佛山最早能够住院的妇产科医院。佛山老城区里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都在此出生。

归国之后,目睹了中国与世界医学的差距,为让更多国人了解西方医学以及医药研究,梁心医师白天为患者看病,晚上则运用自己的西医专业知识,编写整理了《新药大成》一书,涵盖了1929年之前2000种西药的成分和疗效,受到医药界学者好评。

以身试毒 支援抗日前线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为防止中国军民被日本侵略者毒气伤害,梁心医师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结合当时的西医研究技术,开展了抵御“芥子气”的防毒面罩的研究。

在研制的最后阶段,梁心医师将自己关在医院实验室长达1小时之久,以身试毒试验面罩的防护效果。最终,他研制出有效防护窒息性毒气的改良防毒棉面罩,并赶制500份,捐赠给上海十九路军抗日将士。1932年3月,又出版《战争毒气防卫常识》著作,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向国人介绍如何防御毒气的书。

和很多人“弃医从文”的经历相似,梁心医师也意识到医术只能“救人”,而不能解救国人的思想。1931年,他结合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大事件,对中国近代受列强侵略的历史进行全面汇编,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外来侵略的零碎记录。1933年,他又根据自己海外留学经历,写下了著作《对日作战方略》,用详实的数据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军事以及国情进行分析,并对世界列强海陆空三军军备状况进行汇总。

他的后人

希望能建博物馆

保留医院和著作

1938年,为躲避战乱,梁心医师举家迁往香港,一直到1941年才回到佛山。战争期间,梁心医师的所有著作原本都遗失在外,其孙辈经过多年努力才集齐当年旧作的复写本。

80多年过去了,崇德医院依旧完好地矗立在升平路一隅,静静地看着佛山老城区的繁华与变迁。随着佛山城市“三旧改造”工程的推进,升平教堂和崇德医院等老建筑旧址都被列入改造范围之内。

梁心医师的遗孀、现年91岁高龄的雷耀勋女士已在崇德医院的家属楼(即梁心医师故居)生活了69年。如今,他们已是祖孙四代同堂,更是希望能够将崇德医院的文物建筑保留下来。年逾七十的梁培道老人告诉记者,“希望能够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将父亲的著作和思想都传承下去。”

他的故居

后人四代同堂仍住此

与崇德医院一墙之隔的另一栋三层小洋房建筑,是梁心医师的故居。八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崇德医院早已从佛山医学界淡出,但梁心医师的后人却仍然居住于此,过着四代同堂的幸福日子。

走进故居的小庭院,古朴的青石板路、精致的房檐雕花,仿佛在诉说那段历史。内院顶端,一个巨型的褪色“红十字”,为这所老医院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故居的三楼楼梯间,依然保存着当年梁心医师工作的药房。数十种西药药品,在此沉睡了80多年。梁心之子梁培道老先生是一名退休药剂师,借着昏暗的灯光,老先生一边爱惜地打理着这些瓶瓶罐罐,一边和记者讲述着当年他父亲的故事。

标签:身试 梁心 医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