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大陆闯荡的台湾戏剧团体
《暗恋桃花源》海报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海报
《三人行不行》海报
陈 然
不久前,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带着年度新戏《这是真的》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随后观众们又迎来了另一个台湾剧团果陀剧场的《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今时今日,随着台湾戏剧来大陆演出场次的不断增多,大陆观众对台湾戏剧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台湾活跃的表演艺术团体有100多个,其中大陆观众最为熟悉的赖声川创立的表演工作坊、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梁志民的果陀剧场,是台湾现今最大的3个戏剧团体。此外,很有影响力的剧团还有绿光剧团、春禾剧团、相声瓦舍等。
不仅赖声川等知名台湾戏剧人的作品在卖座,一些台湾小剧团的演出也渐渐受到更多关注。台湾戏剧在大陆的“落地开花”一方面丰富了演出市场的剧目类型,让观众获得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台湾戏剧不拼大手笔大制作,而往往以创意智慧取胜,也为本地创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表演工作坊:品牌就是王牌
1984年11月,赖声川与妻子丁乃竺在他们位于台北阳明山的家里创建了表演工作坊(以下简称“表坊”)。创团28年来,表坊将“精致艺术”与“大众文化”巧妙融合,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戏剧,在台湾本土戏剧界具有开拓意义。
作为剧团核心人物的赖声川、丁乃竺,一个包揽了所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一个负责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留美归来的赖声川思维开放,以颇具实验性的“集体即兴创作法”,开创出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戏剧风格。一批杰出的台湾舞台剧演员,如金士杰、李立群等都是从这里开始被更多人认识的。
北上:“暗恋”开拓大陆市场
表坊进军大陆市场可追溯到1998年。那一年,他们与北京人艺合作演出《红色的天空》北京版,林连昆等人艺多位演员参加了演出。2002年表坊获得中央电视台之邀,节目入选春节联欢晚会。
2006年起,黄磊、袁泉等人参演《暗恋桃花源》大陆版。这部表坊代表作,虽然从来没在大陆演出过,但许多大陆观众通过DVD了解了这部戏。此后,这部作品在大陆演出获得成功,越来越多的表坊大戏开始加入巡演的行列。
本土化经营:大打营销牌
2008年9月至今,制作人王可然成为表坊在大陆的合作伙伴,他的公司央华文化也是表坊作品在大陆的制作单位和演出商,与表坊的合作有直接的引进搬演和在大陆重新制作两种模式。至此,表坊开始真正在大陆“落地生根”。
王可然将表坊戏剧定位为“戏剧中的LV”,打造高端的文化品质,而他们也特别重视剧作的营销和推广。《宝岛一村》的营销是王可然较为得意的一个经典案例,每个时期的媒体宣传都分步有序展开,一系列赖声川与周黎明、冯仑、柴静等人的对话十分吸引眼球,精心策划的落地宣传活动堪称是其戏剧营销的一大特色。
果陀剧场:认准商业情节剧
果陀剧场(以下简称“果陀”)成立于1988年,名字源于剧作家贝克特的一出戏《等待果陀》(大陆翻译为《等待戈多》)。
对果陀剧场的戏剧人而言,“果陀”意为“希望”,也象征了戏剧的无限种可能性。台湾媒体称:果陀的好在于不同的戏容纳不同的面貌、不同主题,却永远有“人”,有感动,有深情。经过20多年探索,果陀把感伤喜剧(大陆译为“情节剧”)和音乐剧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北上:低调行事11年
果陀的两岸交流开启于2001年春天,蔡琴主演的音乐剧《天使—不夜城》在北京、上海、杭州巡演,获得不俗反响。2005年,果陀又带着《跑路救天使》来到大陆,2009年的《步步惊笑》开启了台北与上海双城戏剧人的合作。
相比表坊进军大陆的“轰轰烈烈”,果陀的动静明显不大,也不是很受关注。所有的果陀制作中,《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才真正开始被大陆观众认识。
本土化经营:从上海市场开始
果陀的营运长、台湾人余大任说,因为他们比较谨慎,所以在大陆发展较慢。余大任常住大陆十几年,以戏剧观众身份在北京、上海“每一个叫得出名字的剧场”都看过戏。
3年前,余大任在上海创办百庭文化,在做了几个台湾的小剧场话剧后,他瞄上了果陀,开始与之合作,第一部戏就是《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之所以选择上海,则是基于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余大任发现,上海戏剧市场的商业化和类型化更强,北京则“太大太分散”。余大任希望未来的戏剧运营更趋向“制作人制”,“其实国外很多是这样的,因为当你迈入了商业戏剧,制作人则需要负责一部戏的成败。”《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要在北京、广东巡演,他介绍说,“有的地方已经建立起关系,会自己去开拓市场,有的地方会交给当地演出商来做。”
屏风表演班:台湾原创代表
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以下简称“屏风”)成立于1986年,26年来,屏风表演班陆续完成了超过1532场次的演出,作品巡回海内外23座城市,观众人次累积逾130万人次。屏风的剧目有两种类型,一是搞笑喜剧,二是煽情的情感剧,舞台风格较为浓烈,演出类型多元。与其他两大剧团相比,屏风坚持本土原创,坚持“Local is Global”(本土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在台湾本土颇受观众喜爱。屏风曾几次来过大陆,2008年《莎姆雷特》曾登上过北京解放军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北上:“三人行”在京演约40场
2010年,屏风的代表作《三人行不行》被至乐汇戏剧带到大陆,这次合作模式是制作成大陆版,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大陆班底。孙恒海是大陆版《三人行不行》的制作人,抱着想要学习台湾戏剧的心理,开始了与屏风的合作。大陆版《三人行不行》2010在北京麻雀瓦舍首演,后又在人艺实验剧场、木马剧场演出共计近40场。
目前,李国修在上海的戏剧工作室,由屏风和上海戏剧谷共同运营,该工作室目前负责屏风在大陆的所有演出。
本土化经营:代表作推出大陆版
谈及与屏风表演班的合作,孙恒海说:“台湾戏剧人有很深厚的人文关怀,想象力和创意比我们更大胆”,但因公司的定位是戏剧制作公司,所以他也表明“我们不会再去做本土化,学一次就够了”。
大陆版《三人行不行》不是简单的移植,还有着一定的原创度,其中有一段任素汐表演的“广播剧”就是全新创作的段落。这次的学习和取经让孙恒海受益匪浅:“我们有时候太过迷信港台的剧目太好,其实也未必,这一次与屏风的合作我们学到的是屏风精神,屏风作品基本都是原创,而且台湾戏剧人的工作态度也的确令人敬佩。”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