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最后的川端康成

刘希

川端康成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也是开创意识流写作的带头人,晚年又陆续完成《雪国》、《古都》等文学巨著后,成为日本文坛最耀眼的星辰和意识流创作的大师。妻贤女惠,生活富足,没想到,他却把煤气管直接塞进了自己的喉咙,与世诀别。

有人说,含煤气自杀是很美的,煤气中毒的症状就是全身粉红,分外漂亮,我没想到一个迟暮的满身才华的老人,竟然以这种方式告别,为何选择死?有人说他江郎才尽,力不从心,有人说他所有的愿望都得以实现,人生再没有什么追求能引起他的热情,但逝者已走,我们无暇洞察他的内心世界,这也终究是一个永远也猜不透的谜。

川端康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1899年6月14日生于日本大阪;第二是1926年1月写了伟大的作品《伊豆的舞女》,一炮走红;第三是获得了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四是1972年4月16日在他自己的工作室自杀身亡,甚至没留只字片言。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他的文章。读着它们,让我真正走进了日本民族文化最纯粹、最纯净的所在。《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美丽的樱花、白雪皑皑的富士山、穿着木屐走来的袅娜的少女、淡淡的哀婉的恋情、纯纯的民族传统,川端康成的世界忧郁唯美,充满了忧伤的青春记忆与纪念,曾经的少年,总是以最清澈、最柔情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

晚年的川端康成,郁郁寡欢,为了排遣心头的寂寞,他喜欢养猫。他伏案写作的时候,猫就在他的办公桌上跳上跳下。老人喜欢清静,但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常常有络绎不绝的祝贺电话,蜂拥而至的新闻记者,将镰仓的住宅挤得水泄不通,彻底打破了平时庭院的幽暗安静。这一世界级的显赫荣誉,没给川端康成带来快乐与激动,反而使他感到厌烦和倦意,他觉得这种生活很无趣,但又只好无奈地接受。

最后的日子是在煎熬中度过的。疲倦和不快在他脸上显现,一双锐利的大眼闪出不快的神色。1972年4月16日下午2时45分,他对家人说:“我散步去!”一个人去了不远的工作室,直到晚上,家人才发现他未回家,以为他是在伏案写作,于是吩咐他的助手去工作室寻找,到了才发现那惨烈的一幕,此时的川端康成,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受安静去了。枕边,放着打开瓶盖的威士忌酒和酒杯,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

川端康成曾在散文里写道:“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他是无言地走了,可他永远活在日本人的心里,活在每一个欣赏他文字的人的心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