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电视剧构建中国社会文化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电视剧在中国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990年出品的《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奇迹,定位了中国电视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电视剧是真正的大众艺术,现在文学不再是大众艺术,电影不再是真正的大众艺术,很多参照美国被称之为大众艺术的,在中国其实是分众和小众的。但电视剧以《渴望》为范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它对整个中国社会、中国城乡、中国中心城市和边远城市的覆盖和冲击,对中国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普遍的覆盖,使得电视剧在中国社会确实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1990年代中期的《宰相刘罗锅》和《咱爸咱妈》,分别开启了分享艰难和对历史细说这两个大的脉络。而后,反贪打黑对现实的触动相当深刻。之后就是重现红色经典,这也使《激情燃烧的岁月》达到了一个高潮,再一次带来全国性的,同时也是全球华人的冲击波。接下来,《亮剑》、《潜伏》、《士兵突击》、《蜗居》、《甄嬛传》,不断在不同时期形成电视剧的冲击波。其实,它们成为多重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强大的文化建构力,同时也是一个观看、触摸现实的窗口。

电视剧扮演、接替了当代说书人的社会功能,事实上,我们反观1990年以后,近世纪之交的20年中的中国电视剧,就会发现电视剧几乎全面承担了,或者说有效地实践了一个重建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重建常识系统,重建自我想象、现实想象和历史想象的一个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电视剧作为一个说书人的形态,成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载体,它成功地缝合起不同的历史时段。《甄嬛传》把我吓到了,如此古老的、如此保守的情感结构,但它表达的又是如此鲜活。

《蜗居》确实是比较独特的文本。以《蜗居》为标志的电视剧,表明了高速成长过程中一些群体的危机。

标签:电视剧 社会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