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你还喜欢读鲁迅吗?

·玻璃之书·

思郁

独立书评人,专栏作者,书痴一枚。

鲁迅忧思录》

孙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你还喜欢读鲁迅吗?

‘把鲁迅从一个思想家变成一个诗人,一个孜孜不倦追求诗性的表达,追求语言之美,追求思想的诗意,在生存的间隙里渴望发现一丝生机的写作者。

近些年的鲁迅研究似乎不太热。钱理群退休了,汪晖因“抄袭”头痛了,王晓明搞文化研究去了,王富仁做新国学了。

幸好还有孙郁。很早就知道孙郁,他在鲁迅研究中的名气虽然比不了以上的几位,但显得很独特。他不生涩,一篇篇富有人情味的解读鲁迅的文字,很注重文字的美感;他不仅仅研究鲁迅,而是观照自我,想通过鲁迅的文字人生解答自我与时代的困惑。

与几十年前的火热不同,现在已经很少人读鲁迅了,倒是有更多的人喜欢周作人的文字。那些温吞吞的文字总能吸引不少闲雅人士的关注。金刚怒目的激愤,不读中国书的偏激,冷眼旁观看透人世的悲悯,肩住黑暗闸门的悲壮,都逐渐远离了我们的时代语境。鲁迅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曾经是一个战士,一个伟大的革命家。而我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还记得前几年有人在鲁迅研讨会上,提出鲁迅与萧红之间有着暧昧关系,遭到了众口一词的反对,说不能亵渎鲁迅。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亵渎,如果我知道了他们的暧昧,说不定会感觉到他更有人情味。你看他早年在《两地书》中给许广平写的信,窃窃私语,矜持中透露着甜蜜,那是爱情降临时最正常的反应。再伟大的人也逃不过爱情嘛。

与专业研究鲁迅的一些学者相比,我更欣赏孙郁这样的方式,通过在大学课堂面向学生和公众,直接讲授和解读鲁迅,面对面的交流。而且孙郁在《鲁迅忧思录》中采取了更为贴近生活的方式,把鲁迅从一个思想家变成一个诗人,一个孜孜不倦追求诗性的表达,追求语言之美,追求思想的诗意,在生存的间隙里渴望发现一丝生机的写作者。

鲁迅研究中有很多好的学者,他们能把鲁迅的思想挖掘很深,化为我用。但是鲁迅研究的很多著作虽能诠释鲁迅的思想,但是没法用鲁迅的方式表述出来,于是很多著作的书写显得晦涩难懂,读起来令人昏昏欲睡。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学者都没有领悟鲁迅对语言的诗意与审美的锤炼,对文体的重视。唯一能找到的只有思想,思想,思想。从未想过,就算是思想也需要交流,需要鲜活的表达方式,需要别人的理解,才能有新鲜的生命力。我个人认为,正是这种文体意识的忽视和欠缺,导致现在的鲁迅研究停滞不前。年轻人对鲁迅不再感兴趣,不是因为他们读了鲁迅的文字,恰恰是他们没有读过鲁迅的文字,只是读过鲁迅的研究,从那些转述的只言片语,残片断章中拼凑出一个愤激如火,金刚怒目版的鲁迅。

孙郁在《凝视生存隐秘》中对此有很深的体悟:“除了批判理念、智性之光外,鲁迅一生对事物判断的那种诗意的表达,后人一直没能很好地继承下来。现代汉语越来越粗鄙,单意性代替了繁复性,文艺腔置换了诗意。其中的问题是丧失了汉语表达的维度,把语言仅当成工具,而非精神攀援的载体,不仅古意寥寥,连衔接域外艺术的冲动也失去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叫嚣着恢复传统的其实已经丧失了对现代的清醒认知,而完全欧化的翻译腔同样脱离我们的现实语境。孙郁认为,我们的语言中缺少的是一种“个人的意志”,“那意志不仅含有智慧,还有人性的暖意”。那种语言既是当下的,又是超脱的,既是属于时代的,又能具有一种纯粹静观的伟岸。总而言之,是属于一种具有自己独特视角,又对生命有着深刻体悟的语言书写。

去阅读鲁迅吧,撇开这篇文字,撇开研究鲁迅的各种著作,直接去感受和亲近鲁迅的文字,与他对话。你会发现他的美,他灵魂的高扬,他处世的悲悯,他的人间情怀,他针砭时弊的背后,是一个伟大作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隐痛。

思郁/文

标签:鲁迅 人情味 语境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