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两岸昆曲社北京曲叙 青年“作种子”传承民族品味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刘舒凌)两岸顶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的以雅昆曲社、昆曲研究社,7日、8日连续在北京以曲会友,《牡丹亭》、《长生殿》等传统剧目中精彩片段的清唱、彩唱精彩纷呈。

引述朱熹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台湾花莲教育大学教授杨振良赞叹道,虽然今天昆曲在两岸各大学、民间曲社的传承不比当年传承全国的盛况,但只要不断有年轻人投入这场昆曲振兴,每一粒种子都包含一个希望,相信未来将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盛事。

7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的清唱曲会、8日下午在新学生活动中心的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两岸昆曲联袂演出让校园宽敞的演出空间座无虚席。在宋庆龄基金会的大力支援下,北京爱好昆曲的友人,来自台湾、浙江的专家、前辈以及各所院校的教授汇集此间,阵容很强大。

汪健君老人的传人、北京曲家杨忞唱曲闲雅整肃,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昆剧团李公律与台湾师范大学昆曲社指导教授蔡孟珍等老师在两场演出中倾力示范;此外,来自两所师范学校的学子们,如台师大李念洁与北师大李辉共同演唱《玉簪记·秋江》、北师大方晴的《牡丹亭·寻梦》、台师大程远茜《长生殿·絮阁》等曲目让师生惊喜。

今年暑假的昆曲雅集以“月圆两岸明”为题,其来有自:1956年,俞平伯和大陆昆曲同好发起成立北京昆曲研习社;曲学大师吴梅的学生汪经昌教授同期在台湾师范大学组织了当时高校第一个昆曲社。这一独特精致的文人唱曲传统,在两岸曲友没有功利目的的奉献下默默传递了56年。

如今指导北师大以雅昆曲社的拍曲先生,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的社长欧阳启名和曲家许淑春,她们近4年来联袂将昆曲的传承接续到北师大校园,欧阳老师说以雅“成绩很显著、突出”。而台师大昆曲社的指导老师蔡孟珍与夫婿杨振良二位文学博士,都是出自台师大昆曲社的培养,他们多年来在宝岛倾心推广昆曲教育。

在清唱雅集上,演出总策划杨振良对两岸昆曲友人们说,昆曲曾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一种生活方式,过去的知识分子如在梁启超那一辈都唱昆曲。曾几何时,这一中华民族曾选择的艺术形式、美学有逐渐没落趋势,但我们很高兴昆曲不绝如缕在两岸默默传承,有一群人奉献、坚持这种民族的品味。(完)

标签:昆曲 作种子 品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