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客家少年的精神原乡

——评《巴澎的城》

陈美者

乡土题材的儿童小说,向来不缺。不过,不少儿童小说会有这样的大背景:山野青翠花香弥漫,野鹿在山涧奔跑饮泉,三五顽童带着小狗爬树偷枣……美则美矣,却流露出略显乏味的符号化气息,不易带来阅读的惊喜。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王勇英则不断寻求创作上的突破,尤其是新近出版的“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小说(福建少儿出版社),既有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描述,更有深厚浓郁的客家风情。治病救人的烧艾医术、粗朴野趣的客家方言、快乐优美的村谣、质朴平和的山村民风、天真精灵的客家少年……都被作家巧妙地融入故事中。

“这是我的童年足迹。写我在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大车乡村度过的童年时期最纯真、美好的记忆。”王勇英把最珍贵的童年记忆,镶钻般点缀在多彩的客家文化幕景上,让读者不经意间慢慢地爱上热闹美丽的大车村,爱上弄泥、天骨、布包老师……还有那只叫菜条的小狗。对小读者来说,如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会走进一个神秘、丰盈的世界,仿若在观赏一幅别致、有趣的客家风情画卷。

“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已出版四册,《巴澎的城》、《花一样的村谣》、《弄泥木瓦》和《和风说话的青苔》。作为开卷之作,《巴澎的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气息。烧火老嬷巴澎,有着满头雪白的短发,终日穿一件宽大的黑色棉布大衫褂,甘蔗般的身体走路时像是飘着的,靠吸收小孩的哭声和眼泪活,是全村小孩人见人怕的“艾草精”。她和傻儿子九瓶,寡居在充满神秘色彩的牛骨田城。随着故事的推进,小女孩弄泥渐渐发现那些传言不实,巴澎其实是一位非常善良、一直在用烧艾救护小孩的奶奶。误会消除不久,巴澎去世了。那座城,渐渐变成一座空城。后来,牛骨田城住进了一些新人,而巴澎的烧艾医术也由弄泥的阿娘瓜飞传承。

作者为读者呈现了美好的客家少年生活,这既是富有新意的儿童文学创作,也生动展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中国人讲究根脉文化,对有着漫长迁移史的客家人来说,客家文化更需要保护和传承,否则其内心将面临无处可归的恐慌。美丽的乡野风景行将消失,客家山歌的声音越来越弱,阿嬷阿大们渐渐老去……若长此下去,客家人精神家园的面目将会变得更加模糊。所幸,很多有识之士为此不懈努力,文学创作者也勇于担当。王勇英作为一名成长于客家山村的作家,更是把内心对客家文化的痴情迷恋和深情挽留,化为纯美的文字,化为舒缓的牧歌,成就这一客家文化系列的儿童书写佳作。

福建是客家祖地,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弘扬客家文化的大手笔佳作。当然,此类书写的难度不小。王勇英在《巴澎的城》一书序言中写道:“我尝试着以最大的努力做到让读者既能品读到原汁原味的方言风味,又不影响阅读的顺畅与愉悦感。”这多少流露出作家的担心,也是此系列书写的难点所在,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活泼有趣的儿童视角,实现文化价值和阅读趣味的巧妙结合。书中客家民俗风情的展示、大量客家方言的运用,“我们大车人”的叙述口吻,或许会失去一部分习惯快餐式阅读的读者。但是,用心阅读了四册书后,我发现作者的“写”和我们的“读”都在渐入佳境。如果说《巴澎的城》还有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理论絮叨,《弄泥木瓦》的叙述已顺畅得像一条欢腾的小溪,人物越来越鲜活,故事越来越有趣,不用看注释也看得懂那些方言,甚至开始习惯了大车人说话后面加个“落”字,甚是悦耳。总之,大车村的一切变得令人神往。这样的阅读享受当然离不开作家扎实的叙述功底,在大文化架构中,一笔一笔绘出这样美妙可爱的画卷。书中还有很多细节更有趣,会让读者读着读着笑出声。

王勇英把笔触伸到人们内心深处,细腻描摹,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简单、质朴、纯美的客家山村,那里有野果、有白鹭、有竹山、有山歌村谣,天空和人心一样透明澄澈。我们恍然大悟,这样的世界,才是我们最初的家园。

“弄泥的童年系列”据说会出20册。这样的书写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少年小说,更是以儿童视角长画卷般再现传统客家文化。王勇英的这种探索精神,或许会激发出其他文化领域的同类创作蓬勃兴起,儿童书写从此叩开传统文化之城的大门,涉及更深远意义上的文化寻根。

标签:客家 王勇英 精神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