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国家画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纪要

刘大为

刘煜

刘煜

杨晓阳

杨晓阳

刘文西

刘文西

靳之林

靳之林

龙瑞

龙瑞

于志学

于志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赵华胜

赵华胜

杨力舟

杨力舟

卢禹舜

卢禹舜

张晓凌

张晓凌

张江舟

张江舟

赵卫

赵卫

张杲

张杲

高卉民

高卉民

郭北平

郭北平

陈向迅

陈向迅

史国良

史国良

梁占岩

梁占岩

胡永凯

胡永凯

范扬

范扬

纪连彬

纪连彬

舒建新

舒建新

王迎春

王迎春

邢少臣

邢少臣

林容生

林容生

王孟奇

王孟奇

陈风新

陈风新

王永亮

王永亮

贾广健

贾广健

张立柱

张立柱

陈鹏

陈鹏

高天民

高天民

何加林

何加林

王辅民

王辅民

于文江

于文江

梅墨生

梅墨生

罗江

罗江

王艺

王艺

杨越

杨越

魏广君

魏广君

王平

王平

张冬卉

张冬卉

董雷

董雷

常欣

常欣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办的研讨会现场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办的研讨会现场

胡应康

2012年5月28日,中国国家画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在陕西延安举办,参加会议的中国美协领导、国家画院领导、延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国家画院的画家、学者200人齐聚延安革命纪念馆,就70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展开了热烈和广泛的讨论。会议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党史专家刘煜,著名画家刘文西、靳之林、龙瑞、赵华胜、于志学、尼玛泽仁、卢禹舜、梁占岩、郭北平等以及美术史论家高天民等做了主题发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作总结发言。

主持人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也是中国国家画院5月份学术日的主题。能在《讲话》发表的延安举办纪念《讲话》的座谈会,对国家画院来讲,既是一次无上荣耀的学术日,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学术日,它将对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方向和创作思想产生指导性作用。下面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

刘大为:《讲话》指引美术家继续前行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了我们艺术创作70年,毛主席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的,是根据“五四”以来的我国文学艺术界的情况,特别是当时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状况来做的讲话。今天能够听有关专家介绍当时座谈会的背景和资料,对我们美术家来讲,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沿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继续前行,非常有意义。这次采风之行丰富多彩,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有体验生活,还有学术讲座,使我们能够从各方面得到有益的收获。

刘煜:人民永远是时代的主体

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面前就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就要出问题,为什么7200人的队伍落脚陕北这块黄土地,最终从这儿走出去能赢得天下?就是我们正确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文艺界的那次盛会非常好地解决了文艺工作者要回答的这三个问题。文艺一旦和革命实践结合,和工农兵的需要结合,就焕发出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很好地配合了武装战线上的斗争,确实成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这是延安的传统,因为人民永远是时代的主体。

刘文西:文艺家应该首先成为思想家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70周年,我体会很多,这里简要地谈几点。首先我们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立场坚定是非才能分明,要有正确的立场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才能进行创作,文艺家应该首先成为思想家,要分清什么是先进的、发展的,什么是落后的、守旧的。其次是熟悉人民,我的一生实际上也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深入实践不行,我几乎用了一辈子,80多次到陕北,也还不够,但是我们体会到,人的一生确实要和劳动人民交朋友,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学习问题。要学习社会,研究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习马列主义,更好地运用马列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靳之林:正本清源,实现文化复兴

接触到《讲话》以后,我一直到今天,是以《讲话》精神为指导的,我这一生大生大死、荣与辱都和《讲话》分不开。如今过去那个文化环境没有了,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正本清源,确保文化生态能够延续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而要文化复兴则文化不能断裂,否则艺术家没办法从生活里面取得用之不竭的源泉,整个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发展也会受到很严重的挑战。

龙瑞:注重《讲话》在当下的意义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么好的一个时机,在这里重温毛主席的《讲话》,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当下在文艺发展中,特别是文艺思想方面,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其实,文艺为谁服务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要不然我们自己的艺术就没有方向感,没有价值取向。当然,怎么服务的问题我觉得也是我们当下值得思考的。学习《讲话》精神,更应该注重《讲话》在当下的意义。

于志学: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是搞冰雪山水画的,在上世纪60年代,我经过苦心研究,还没有找到冰雪山水的画法。我们重新学习《讲话》后,在深入大兴安岭体验生活的时候,使冰雪山水画增添了它的内容,解决了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第二次、第三次到大兴安岭深入生活时,我在大兴安岭发现了更多的美,这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从这,我体悟到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

尼玛泽仁:领略延安风采,激发艺术灵感

《讲话》发表已经70年了,但是《讲话》并没有过时,依然能指引我们找到艺术发展的方向,找到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的答案,所以我相信通过这次国家画院组织的采风活动,解决我们思想上的认识问题,领略延安的风采。过几天我们还要下去深入生活,我们慢慢再细细地体会,激发艺术灵感,创造作品。

赵华胜:要做人民的画家

回顾一下《讲话》在美术创作领域是怎么学习的。我们走的路就是《讲话》提出的道路,当时我们一进学校,老师就让你读《讲话》,要做人民的画家,要体验生活,要深入生活,要与时代结合,所以那时候我在附中学了4年,这4年用“三结合”的创作方法。第一结合是必须和创作相结合,你不能脱离创作。第二个是深入生活,与生活相结合。第三个结合,就是和时代相结合。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得到了结果是什么?就是真正体会《讲话》精神,要深入生活,和老百姓接近。

卢禹舜:《讲话》的理论光辉依然闪耀

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当前仍然闪耀着理论的光辉,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们文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更好地发扬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讲话》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了很多不朽的文艺作品,更重要的是,《讲话》对今天的文艺繁荣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我们的艺术事业才能够既保有现实之根,又保有艺术之源,同时也才能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壮大。

张杲:在延安获得洗礼

我从事艺术创作时间不长,一直在中国的笔墨、绘画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犹疑不定,所以今天能够参加座谈会非常感动。我今天能够到这里来接近先进文化,尤其看到延安的窑洞,切实感受了毛主席当年说过的那句话:真理是在这边,而不是在国统区那边。今天中国日益强大,在有目共睹的成就面前,任何一种对我们的共和国有不同看法的人,都应该到延安来,做一次很好的洗礼。

郭北平:《讲话》核心价值非常经典

我们这批画家曾经下过很多工夫,曾经有过很多积累,我们对于艺术功力,对于法则的东西是充分敬畏的。现在很多年轻人被误导,毫无积累,一门心思要吸引眼球,这种很浮躁的做法影响很多人。在个性解放、自由的空气下,有人觉得70年前的《讲话》已经过时了,实际上这里边讲的精神本质的东西,是完全正确的,核心价值是非常经典的东西。

梁占岩:艺术缺失虔诚就不能感人

《讲话》是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在一种民族危难、救亡运动的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在当时无疑具有普遍性的现实意义。在时代和现实生活感召下,也由此产生了一批代表那个时代、高尚的艺术家和经典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缺失了对待艺术的虔诚态度,实际上会弱化精神性,也绝对产生不了感人的东西,我觉得回去我也要思考一些问题来调整自己的这种艺术状态。找到一种坚定信念,这次就不虚此行。

常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踏上延安这片土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神圣与神奇。《讲话》廓清了文艺工作者的困惑,文艺工作者不能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应该到生活中,走入人民大众之中。作为青年艺术工作者,深切感受到《讲话》精神历久而弥新,对现代文艺发展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讲话》中有关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尤其是文艺为什么人的论述,较早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陈风新:重新找寻最纯朴的创作激情

现在我们艺术创作的方向仍应是反映人民真实生活,创作出真实而具社会典型性的艺术作品,呈现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今艺术市场发展繁荣,文艺形式多样化,只有始终明确我们“为什么人”创作,才能保持坚定的创作动力,理清创作方向。《讲话》发表70年后的延安之行洗涤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找寻到最真实、最纯朴的创作激情。

陈鹏:真正领会《讲话》的深远意义

以前在个人艺术创作及写生、体察生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很多地去理解《讲话》精神。这次来延安的所见所闻,以及学术日座谈会上一些老先生们的发言,才让我真正领会到毛泽东在70年前《讲话》的深远意义。随着阅历的增长,接触的艺术层面的日益丰富多样,以及眼界的不断拓展,理解《讲话》精神将对我以后的创作大有裨益。

陈向迅:坚持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讲话》有一个非常主要的思想内容,就是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尽管《讲话》已经过去了70年,但作为一种创作规律依然重要,《讲话》是在创作的很基础的层面上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比如延安的写生,怎么写生,怎么采风,就体现着一个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这些对于创作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不能完全凭空建立。

董雷:《讲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宝贵财富

《讲话》把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和学习问题等阐述得生动而深刻,并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国文艺创作“为什么人”以及“如何为”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文艺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正面临新的问题,更要迎接新的挑战。因此也凸显了学习《讲话》的重要。《讲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宝贵财富,对其进一步挖掘将是指引中国文艺再攀高峰的重要保障。

范扬:体现着深远的战略谋划

在《讲话》发表70周年我们来到这里,并不是简单的写生行动,实际上它还有深远的战略谋划。国家画院对内要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我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一种导向。在这里,听了刘文西老师的讲座十分感动。我觉得他就是把自己整个地融入到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打成一片了。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留在人民大众之间,才能留在历史上。

高卉民:学习《讲话》不能走形式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文艺方针和政策的核心。此行能在当年毛泽东讲话的原址听取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专家专题讲《讲话》发生的背景,能向有突出成就的老艺术家学习,很受教育。这次学习绝不是走形式,而是有着深刻重要意义的活动。在今天学习《讲话》,努力争取解决立场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明确创作思想,才能对引领美术发展方向作出应有贡献。

高天民:以《讲话》的立场面对纷繁的艺术世界

《讲话》到今天已经发表70周年了,一些人觉得有点老生常谈,但是,《讲话》绝对没有过时,也不存在一个过不过时的问题,《讲话》虽然在当时是阶级斗争的观点,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大,已经变成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国家在世界上面临的是文化竞争问题,软实力竞争问题。艺术家以什么样的立场来面对纷繁的艺术世界,不迷失方向,是否能够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待当代艺术?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何加林:到生活中去是画家的基本要求

到生活中去,实际上是我们每个画家的基本要求。如果说画家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画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讲话》70周年之际,重温这样的艺术思想,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启发很大。那种人与自然的对话,会让你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当你面对真实的自然、人物、人文的生活状态时,你就会发现生活实际上是艺术的源泉,你会从中获得许多在家里无法寻找到的艺术感受,这个时候你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胡应康:不言自明的艺术宗旨

我的老师张仃先生曾投奔延安参加抗日革命,我在延安鲁艺第三届美术班教员名单中看到了许多我所熟悉的名字。追循先辈的足迹,来到这里纪念学习《讲话》,可以让我们重温艺术的功用问题:艺术为了什么。艺术为人民,这是我们不言自明的艺术宗旨。像农民耕种一样从事艺术,这样的艺术,除了为人民,还能为了什么?中国古代绘画已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承认和喜爱,今天的中国画还在试图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服务。

胡永凯:艺术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讲话》的精神,从我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的时候,就有很深的认识。所以说我有幸从一踏上美术道路,就受《讲话》精神指导,深入生活,从生活当中收集素材。“艺术为人民”的这种观念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艺术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而不是自己躲在象牙塔里面,表现自己的所谓内心世界,因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应当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贾广健:继续坚持党的文艺方向

我到延安来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圣地的遗迹,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对于《讲话》精神,我有极其特殊的感受,我的第一幅大的工笔画作品《秋来无声》就是在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时参加的全国美展,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大展获奖的作品。20年过去了,从艺术创作上来说,我也确实是坚持对生活的这种体验,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此次来延安重温《讲话》精神,我将继续坚持党的这一文艺方向,创作出更好更有时代性的作品。

纪连彬:《讲话》精神依然指导创作

到领袖的故居、革命的遗址,特别是延安鲁艺的旧址,我觉得是一种感情上的追寻,因为我是鲁迅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鲁迅美术学院是延安鲁艺的延续。至今《讲话》内容依然能够指导我们当前的美术创作,比如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家走进生活”“为谁服务”等,这些问题依然还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经过“85思潮”等一些文艺思潮,今天重新重视起来,就是觉得《讲话》精神依然是指导创作的精神性的东西,也会在我们的艺术实践中起到巨大作用。

罗江:人物画创作离不开《讲话》精神指导

《讲话》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下产生的,但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为”方向等党的文艺理论政策,都是引导我创作的重要方针。我一直坚守云南少数民族题材,正是为践行“二为”方向。艺术要深入生活,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很多老一辈艺术家一直在遵循和延续这个创作方向,对于后辈艺术家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我主要从事的是人物画创作,人物画就更需要来自生活、来自人民,更离不开《讲话》精神的指导。

林容生:艺术要不断地锤炼进步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创作的指导思想、方法和原则都是从《讲话》当中来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的理念,碰触了西方的艺术思潮,受了一些影响。但回过头来在《讲话》当中也都能够找到相对的东西,比如“普及和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在《讲话》中说,普及在开始可能是比较初级的,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在此基础上,要一步一步往高处走,不要永远停留在下里巴人的阶段。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通过提升自己,慢慢地把艺术表现手法锤炼得更完善,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或者认识到更高级的艺术创作。

梅墨生:重温精神受益匪浅

我是初次到延安,一切感觉新鲜。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形式和规模非同一般。对于《讲话》我们很熟悉了,但在延安,在《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再次重温,这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和创作方向仍然有启示和指导作用。讲话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讲话》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个非常具有高度的学术命题。我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将继续学习领会,争取创作上有所进步。

史国良:通过艺术弘扬中国文化

从我学画入道起就开始伴随着《讲话》,我曾经在国外呆过,跟国外的一些艺术家做过交流,在国外也有从中国去的艺术家,偶尔也会谈及《讲话》。希望我们的创作不仅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也是为世界人民服务的。艺术具有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肤色的共性的东西。希望经过70年的实践,在反思中国文化的时候,能有一点点突破,走出国门,真正起到弘扬中国文化的作用。

舒建新:贴近生活有益于艺术创作

《讲话》在文艺上是里程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现在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的画家,应该踏踏实实地贴近生活。我50岁之前,原来画人物,后来是山水和人物结合的形式,但是我始终没有找到自己一种很好的合适的语言,我觉得这跟与生活脱节有关。直到在云南挂职期间,我真正体会到“三贴近”对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因为我对当地的百姓、当地的山水,已经烂熟于心,我很多画是带着感情,是带着眼泪去画的。贴近生活给我个人艺术创作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王艺:回顾历史才能清醒面对未来

回顾历史,能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未来前进的道路,《讲话》精神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的文艺创作者也要坚持站对立场、端正态度、回归生活、服务群众。在中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艺术工作者更应该脚踏实地,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但是,当下的艺术领域内却存在一些深层的不良现象,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艺术市场过热境况进行理性思考,乃至进行深刻的批判。

王辅民:《讲话》是中国文艺的灯塔

《讲话》中谈到“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在当前中国对外文化的交流和宣传中,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找到一个途径,让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从开始的普及到不断的深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因素和差异因素,这可以说也是一种“普及与提高”的文化宣传方式,而这也正是中国当前文化战略需要谋划的。《讲话》是毛泽东提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是中国文艺的灯塔。

王孟奇:紧扣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

《讲话》对艺术创作基本规律的研究与阐述,揭示了其间的本质规律,对此无论是浅近的理解还是深入的分析都可以令人受益终生。《讲话》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间亦包含了阶段性历史使命所必须的认识与要求,对此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应坚持发扬其根本精神,避免执着于细枝末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大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阐释。今天,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胸怀、更高的着眼点,紧扣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使《讲话》精神产生更大的指引作用。

王平:《讲话》是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

《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今天,我们在《讲话》的诞生地延安重温《讲话》精神,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讲话》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和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我们应当在创作研究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祖国和伟大人民的作品来。

王迎春: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

毛主席的《讲话》中的基本精神是永远站得住脚的,因为它揭示了一种艺术规律,这个艺术规律是颠扑不破、永不过时的。在新的时期,在实践过程中间容易被市场所诱惑,被现代艺术所冲击,因此面对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有时候会感到迷惑。毛泽东同志在《讲话》里说,艺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你的价值之后,人民给予你荣誉,而不是自己为了追名逐利去搞艺术,这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

王永亮:以历史唯物主义观来指导创作

在《讲话》精神指导下,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如李可染、赵望云、石鲁、黄胄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深入生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不菲的成就。当今的画家们更应自觉地用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来指导创作,师法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和谐自然、和谐人文。只有将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及人文融入画面,以现实美为积淀,以生活美为养分,我们的创作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无愧于时代。

魏广君:表现新社会发展下的新延安精神

在《讲话》发表70周年的日子里,以追梦的心绪,以探索的心情,见到了未曾谋面的延安。心中的延安与眼前的延安竟如此不同。艺术想象中的延安,新时期有着斑斓生活的延安,在《讲话》的精神感召下,昂扬着理想的风帆,焕发着永驻的青春,激励着我们用手中的笔,如诗的画,去表现新延安的新风采,去表现新社会发展下的新延安精神,在继承中去发扬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展而歌的精神。

邢少臣:踏踏实实地用心去体悟生活

一直想到延安来看看,走一走。这次重读毛主席的《讲话》,确实常读常新。作为一个花鸟画家,同样也离不开生活,我认为花鸟画家更应该体验生活,因为花鸟画家画的是花鸟,但是反映的还是人,是人的精神状态,还是画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那种把握,所以说更要下决心、下大力气去体验生活,你只有生活积累沉淀了,艺术才能有升华。我这次到延安也感受很深,回去准备踏踏实实地用心去体悟生活,争取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

杨力舟:坚信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主席《讲话》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我是坚信的;他提出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我也坚信。因为通过我55年的艺术实践体会到,生活枯竭了,头脑里没有创作激情了,画就画不出来了。毛主席高度概括了艺术的标准,即高度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如果你只练一手笔墨、技巧,但没有境界、思想,也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有了内容,有了激情,有了生活,但没有艺术形式、表现的手段,仍然不行。

杨越: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洗涤

从杨家岭启动仪式到宝塔山下,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枣园写生,从鲁艺旧址到黄河壶口,一路上风风火火、心潮澎湃。特别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讲话》精神,使我们受到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洗涤。《讲话》发表距今已70年了,它的思想光芒一直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讲话》仍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向导和指路的航灯。此次我们更深切体会到,艺术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艺术离开生活和自然之根将是无源之水。

于文江: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这些所谓当代的主流画家一直是受《讲话》精神影响的,《讲话》精神一直是新中国艺术的宗旨。我是第一次来延安,过去一直很向往,这次有一种久违的激动。刘文西、靳之林老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发言,令我更理解了他们对延安、对老区的感情。《讲话》提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真的是当代艺术家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才能创作出有分量的、有内涵的、关注当代、关注现实的好作品。

张冬卉:要多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

70年,《讲话》精神的正面要求始终没有丝毫改变,文艺现实的变化也始终没有停歇。70年前,毛主席把文化工作者的团队称为“文化军队”,今天看来,依然十分准确。“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已无需再讨论,要思考的仍然是“怎么为”的问题。时下,党和政府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部署,文艺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像《讲话》指出的那样,“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是不可行的。我们需要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为人民、为国家做点切实的事情。

张江舟:指引文艺创作走健康之路

70年的中国文艺史,正是《讲话》精神引领下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史。当代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也正是不断践行《讲话》精神的结果。7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几代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大批以现实为题、具有鲜活的现实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讲话》精神,才是中国文艺创作的健康之路。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也正是在坚持《讲话》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中,彰显着光辉灿烂的前景。

张立柱:生活是创作的原动力

《讲话》历经70年仍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与感悟。其“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随着艺术家个人创作履历的增长,体悟也进一步。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讲话》提出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源泉乃至真之理。源于生活是寻根基、找动力,高于生活是悟得精神不以照抄模仿为能事,体悟社会、体悟人生、体察大众的苦与乐,获得大我的创作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在读万卷书的滋养下,形成艺术感悟又促使艺术家探寻与之相融的艺术语言,促成了艺术实质性地往前发展。

赵卫:创作时必须把握好方向

70年来,《讲话》精神始终指引我们的创作,“二为”方向一直领引着山水画家创作的方向。我从80年代起,就先后到陕北、陕南写生,收集民歌、体验民情,这使我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能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索和创作。我所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深入生活、饱含对这片大地浓厚的感情后创作的。从实践中,我体会到《讲话》提及的态度问题。在创作中,必须把握好方向,端正态度,对所要表现的山水气质有一个踏踏实实的认识,包括民情、民歌、民俗等,了解得越全面、越细致,作品才会有味道、有深度。

杨晓阳: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短短的发言中间,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实践,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结合《讲话》的精神讲了自己的体会。刘煜教授是延安干部学院的老师,他对这段历史的研究非常深入,提纲挈领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讲话》的一条路。刘文西老师和靳之林老师是新中国的美术家中真正用自己的一生身体力行实践《讲话》精神的前辈,他们令人尊敬,是我们的榜样。龙瑞院长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讲话》的精神是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但是我们如何按照毛主席当时讲的这种方法去实践?我觉得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卢禹舜院长也讲了,它是常读常新的,结合我们当下的现实,根据《讲话》的精神,我们还要有我们符合这个时代的做法,笔墨当随时代,永远不过时。后来各位先生的发言,我都非常赞同,也十分感动。

通过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汇集了国家画院的方方面面的专家,聚集在宝塔山上,聚集在毛主席讲话的这个原地,重温这段历史,重新学习这个经典的有指导意义的《讲话》。我们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相信我们这次活动,能够得出一个非常丰硕的、非常饱满的结果。

张晓凌:《讲话》常读常新

我相信,各位专家的发言,一定会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文献而载入史册。今天,我们在延安现场纪念《讲话》,触景生情,深刻感受到《讲话》所具有的穿越历史时空的价值和精神含量。7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国美术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性之路,创造了“新中国美术”这一本土化的现代美术形态,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今天,当中国美术面临消费社会、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讲话》精神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所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讲话》是常读常新的,在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意义。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文艺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中,《讲话》是不可替代的巨大精神动力,我相信,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华民族文艺的伟大复兴将为时不远!

本专题图片由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中心盛鸣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