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翰墨秀河山 丹青颂盛世

刘宝纯, 1932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 山东画院名誉院长、 一级美术师。历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曾荣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和首届泰山艺术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雪消门外千山绿

雪消门外千山绿

蓬莱

蓬莱

泰山瑞雪

泰山瑞雪

今日花园口 1974年

今日花园口 1974年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在古朴典雅的书房中,我们见到了正聚精会神伏案挥毫的刘宝纯。先生虽已年过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随着话题的深入,早年学画的经历以及他对山水画的感悟如同宣纸上的泼墨一般,渐渐铺展开来……

勤于思 敏于学

1932年,刘宝纯生于山东省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的铁槎山下。从小生活在依山傍海的环境之中,他对大自然的美有着深刻的感知:“铁槎山自古就是佛、道共存的一座名山。从海上看,这座山像一条船;从陆地上看,山随光影而变,时而黛蓝,时而墨黑,山海相映,雄伟壮观。”同时,浩瀚的大海也带给他无尽的遐想,“童年时,我常伫立在大海边,眺望碧波蓝天、流云白帆,寄托美的情思;也常以树枝为笔,沙滩为纸,勾画质朴生活的倩影。”

刘宝纯自幼酷爱绘画。其外祖父家是书香门第,收藏了许多书画和画谱,他经常去翻看,并临摹了大量墨迹。“我的舅舅能写擅画,经常辅导我。那时逢年过节,左邻右舍就请我给他们作画,而且要挂在中堂。”说起儿时的经历,先生满脸自豪,“那时,画画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上小学时,有一次刘宝纯给老师画像。由于他画得像模像样,老师称赞他以后可以当画家。“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画家’这一职业。从此,‘画家’这个称呼就在我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刘宝纯回忆说。

青年时代的刘宝纯对绘画的热爱更是与日俱增。虽遵从家里的要求考入了山东财经学院,但课余时间,他坚持作画。“周末我经常去古籍书店,看了很多关于古诗词的书和画册。其中有本刊物叫《故宫周刊》,里面所有的历代名画我都临摹过。当时条件差,我只能在宿舍的床板上临摹和创作。”先生认为,正是那个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刻苦学习和勤于创作的精神,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师造化 得心源

60多年来,刘宝纯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名山胜景、大江大河一次次出现在他的画作中。对每座山、每条河独特的意韵和文化内涵,刘宝纯都了然于心。“比如‘五岳之尊’泰山,它是一座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名山。比如‘母亲河’黄河,她在造福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蕴藏着大愚大智、大厚大美。”

即使同一处景观,在刘宝纯的画笔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他坦言:“大自然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比如黄河,我第一次去看与第二次去看,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其实不是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是人自身的改变。我第一次去看,注重她的自然风光,而后来再去看,更多的则是从情感层面上体会她的厚重。思想的提升、技法的熟练,表现到画面上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于松树,刘宝纯有着深厚的情感,“我总认为它符合我的性格,所以对松柏的属性做过深入的研究。”古人所画的松树,凡是能找到的印刷品,他几乎都临摹过;到山上写生,只要是见到松树,他都要画。刘宝纯说:“泰山后石坞的松树,我画了几十遍,树上哪里有个枯枝,哪里有个疤痕,我都记到脑子里了。”

如何把写生的所得融进创作?如何在创作中吸取自然的灵魂?刘宝纯认为,从写生到创作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写生更多的是表现感性的东西,而创作应该是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融合在心里,经过提炼再表现出来。那才是画家的修养和风格的展现。”

诗画融 映成辉

有人说,用“诗画交融、相映成辉”这8个字来评价刘宝纯的艺术成就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作为誉满华夏的山水画家,刘宝纯还常年钻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他将诗、书、画、印四艺融于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艺术的精髓和风韵。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延伸。在学画的时候,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画必须有两个翅膀:一是书法,二是诗词。”在刘宝纯看来,书法是画的风骨,诗词是画的灵魂。没有风骨和灵魂的画作,是没有高度与深度的。

遵循着这个道理,刘宝纯在作画的同时还临帖并学着作诗。“我只要见到好的字帖都会临写,尽量多读古人的诗词。对于怎么写诗我也做了很多研究。”2007年,以山水为主的旧体诗集《刘宝纯诗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题签书名,著名诗人苗得雨、郭廓和王魁章也分别为其作序、作跋。

“书法、诗词与绘画结合,会为一幅画增添许多意境。以我创作的《步云桥仙境》一诗为例:千山杳杳竞云合,一水潺潺辟云开。松自悬崖穿云过,人从绝壑乘云来。把它题写在《步云桥》这幅画上,二者相得益彰。”刘宝纯说。

使命感 责任心

上世纪60年代,刘宝纯创作的《红透山谷》、《今日花园口》、《植树》参加了全国美展。1971年至1976年,刘宝纯和画友先后沿着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写生,并出版了系列画集,在当时沉闷的美术界掀起波澜。正是这些作品,使他名扬画坛,成为中国新山水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谢稚柳先生看到他的黄河、海河、淮河写生画稿之后说:“中国画有希望了!”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先生也曾表示:“刘宝纯先生是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派延续发展的重要代表。”

刘宝纯认为,他画的山水是从生活中来、从名山水系中来,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来,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画面富有生机,给人以精神上的提升。

刘宝纯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创作中,即使有时自己情绪不高,但于画中表现出的仍然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刘宝纯笔下的树成行、田成方、水成网,一切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有人看了我到黄河、海河的写生作品说,那里没有树啊,你的画上怎么那么多树?我说,树是会栽上的。我是在遵从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望作画。把美的东西反映出来,这应该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先生现在已是整整八十岁的人了,当记者问到他还会不会继续坚持写生、创作时,刘宝纯肯定地回答:“会的。我今天去读中国的这部历史,正好读到了最好的一段,这是中国的盛世。使我尤感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中央提出并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时期,我很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链 接

刘宝纯:山东已具备条件形成齐鲁画派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壮大“齐鲁画派”。山东省为此成立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多种举措助推“齐鲁画派”的成长。

作为山东书画界领军人物之一,刘宝纯长期关注着“齐鲁画派”的发展,并对画派的形成有着自己的见解。

刘宝纯认为,山东目前已具备条件形成“齐鲁画派”。“齐鲁画派”的形成,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深厚的历史渊源,山东有着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作支撑,儒家文化影响熏陶着无数的山东画家。

二是地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人共有的粗犷、豪放、侠义又不失细腻、婉约的性格,造就了一批绘画风格相同的齐鲁画家。

三是山东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彪炳史册的大画家,他们对于山东的美术创作有建树、有贡献,也形成了山东美术创作非常厚实的基础。

四是有一支庞大的有创作实力、团结和谐,并且老中青梯次结构的美术大军。青年画家的不断崛起,使山东的美术创作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力。

另外,政府和各级文化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也是一个整体性画派形成的必要条件。

刘宝纯认为,山东风格的山水画,一般都表现大山、大川、大海、苍松翠柏等北方景物,笔墨多遒劲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大气、大美和昂扬向上的感觉。通过作品不仅体现出山东画家直率、豪放的性格和刚柔相济的儒家之风,还诠释了知仁兼备、中庸质实和经世善进的深厚文化内涵。

标签:刘宝纯 山东省 画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