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荧屏传承传统文化能否更给力

本报记者 李君娜

相比于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主题”节目则要冷清得多。事实上,除春节外,很多传统节日在荧屏的“宣传攻势”基本不敌各种洋节日。这样明显的一热一冷,仅靠一句“投观众所好”似乎解释不了。

传统节日荧屏“失语”?

端午节当晚20点左右,正是一天中最“黄金”的收视时段,观众王女士拿起遥控器按了一圈频道,“本以为多少会有跟端午相关的节目,顺便向家里的小朋友普及一下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结果一个也没找到。电视上播的依然是电视剧和常规的综艺节目。 ”

也是在今年,王女士家的5岁儿子通过电视知道了情人节、白色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洋”节日,而且可以说得头头是道。王女士解释:“很多台都会推出相关节目,什么特别版面、快闪、歌会等等,好像这些洋节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像‘节日’。”

端午节当日,除了央视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以及山东卫视的《端午南来风》晚会外,鲜有其他卫星频道制作播出与端午有关的节目。在这个“节日”里,一切如常,似乎是大部分电视台的选择,而有着王女士类似感觉的观众,并不在少数。

“土”节日可以很“洋气”

荧屏缘何更青睐“洋”节日?是因为传统节日太“土”吗?

“民俗其实并不‘土’,它可以很时尚。 ”连续四年坚持制作《端午情缘》《中国年味》《春暖清明》《月满中秋》等中国节庆特别节目的沪上星尚传媒总经理鲍晓群表示:“很多人都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 ‘洋节’,不尊重传统,其实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年轻人对于传统、民俗非常有兴趣。我们也做过一些回访,片子中涉及到的比如做香囊、挂艾叶、包粽子等民俗场所,都会变成‘热门地带’。 ”

今年的《端午情缘》在星尚电视播出,以“粽情四海迎端午,佳节相聚享民俗”为主题,带领观众探访屈原故里,并推出民俗大拷问等环节。 《端午情缘》的编导告诉记者:“年轻人对难得一见的端午民俗如艾汤洗手等,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生活在上海的外国家庭通过学习包粽子,也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大众媒介对传承应更有“作为”

众所周知,所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方式中,最好的效果莫过于将大众生活融入到传统文化中。这其中,把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办法,无疑是受到大家肯定的“融入”方式之一。只是,当这些假日给忙于工作、学习的国人带来实实在在休息机会的同时,大众尤其是大众媒介又能给这些“特定”假日带来什么?

有关专家表示,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领域要有意识地“传”,大众才能潜移默化地“承”。回到荧屏,如果只是利用节日的“休假”形式,通过播放热门剧集或热门综艺节目博取单一的假日眼球收视率,虽然频道收视率上去了,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无何裨益。在很大程度上,“不积极作为”的本身也意味着自动放弃了有效传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好阵地。

主流传媒应有社会责任感。每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其实都是对一段文化的传承。相比荧屏上逢节必做“大晚会”的形式,以记录民间生活的方式,展现佳节民俗的由来,以及至今的演变,可能会更易受到观众欢迎。

屈指可数的端午节目

《2012端午诗会》:CCTV-10 6月23日13:25,CCTV-高清频道

上集首播 6月22日18:46,重播 6月23日05:25,14:01,

下集首播 6月23日18:47,重播 6月24日05:00,14:31

《端午情缘》:星尚频道 6月22日 19:00-20:00

《端午南来风》:山东卫视 6月23日 21:25

标签:荧屏 文化 节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