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端午习俗演变过程:为何“粽子”成符号
6月21日,在龙舟赛开赛之前的点睛仪式现场。当天,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大坝上游的徐家冲港湾举行传统龙舟赛,以纪念屈原,迎接端午佳节。中新社发 张畅 摄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张中江) 6月23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有关端午的习俗非常丰富,为何吃粽子、赛龙舟在当下认知度最高?民俗专家萧放表示,节俗的变化与人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生活条件等有关。作为中国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政府推动端午习俗保护理所当然。各地方热衷办节庆也有一定道理,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让端午节变成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屈原、粽子为何成为端午节“符号”
在端午节起源这一点上,有诸多说法,其中“纪念屈原”一说在当下流传最广。历史上的端午节习俗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食粽、竞渡、挂艾叶、饮菖蒲酒、踏百草等。不过在今天,多数人较为熟知的就仅有“吃粽子、赛龙舟”。
曾经以驱邪、防疫和卫生保健为主题的端午节,为何会演变成今天的形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认为,一种节俗的变化,和人们的心态、趣味,以及所处的历史阶段、生活条件等有关系。
比如粽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元素,其中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事实上,人们将饭包起来祭祀的活动,在周代就有了。早期是为了祭祀水神。后来变成粽子的模样,用线捆着,被认为与纪念屈原有关。这是个历史变化。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受水神影响不那么强了,和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些。
之所以纪念屈原被广泛接受,也是源于在天下分裂的时代,人们渴望统一,从内心需要他这样的忠臣。
萧放认为,传统节俗作为老百姓的文化,历代流传,一直在改变。怎样变化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当然其中也会受到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这种变化不会是直接的、人为强加的。因此,从政府发出倡导,到老百姓的自觉行动,中间还有很长的过程。
2008年,端午节被中国定为法定节假日。在萧放看来,这对于传统节俗的保护来说是很大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也就意味着给了普通民众选择的机会,老百姓会自己选择怎么过节。
“当然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内涵的东西告诉他们”,萧放说,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节日民俗曾经有过中断。
地方热衷办节庆 萧放:要让端午节变成老百姓的节日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倡导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一批围绕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成为各地方政府着力打造的新项目。在萧放看来,在举办节庆活动方面,端午节因为距离文化遗产日较近,有一定优势,所以有些地方愿意围绕端午举办旅游文化节。
他认为,端午节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唯一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因此政府的推动理所当然,各个地方办节庆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怎么做才是有效的?热热闹闹办节庆,可以为端午节传统文化建设营造气氛,是可以做的。但不能老搞节庆,要考虑对当地老百姓生活和民俗文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萧放指出,端午节本身是老百姓的节日,要让端午节真正变成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