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县东巩镇80%人会踩高跷 自编特技超20种
村民表演高跷特技造型。
村里的不少小孩也能够踩高跷。
用嘴叼着一桶水依然能够健步如飞。
中新网襄阳6月21日电 题:通讯:湖北南漳县两根木棍踩出千年风采
作者 上官纯青 魏祖华 秦海波
脚踩尖尖木桥,口中边说边唱,腰身随风起舞……围观群众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6月20日,在湖北南漳县东巩镇中心小学上演的精彩特技表演,深深吸引了现场3000多名观众。
此特技表演,就是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高跷之乡”南漳县东巩镇的“东巩高跷”。
全镇80%的人会踩高跷
据了解,有3万多人口、22个村的东巩镇,高跷队就有34支,会高跷的人员几近80%,能参加表演的“演员”超过3000人。“高跷在东巩可以用‘非常普及’来形容。”东巩镇镇委宣传委员叶经房说。
据叶经房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巩镇组织了很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重点对高跷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和培养,如今,40岁以上的村民均是踩高跷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已经60多岁村民邓忠莲和李有佳,虽然年岁已高,可踩高跷的技术仍是“风采不减当年”。
由于妇女们在训练“柔”性动作中比较有优势,因而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成了她们的“拿手戏”,仓坪村的女子高跷队一直是这个“高跷之乡”的一大特色。村组之间需要相互串门或逢年过节相互道贺时,都会请女子高跷队“出马”,村民们过喜事时,也免不了请她们表演助兴。
自编特技造型超过20种
东巩高跷分为“文跷”和“武跷”两种。文跷注重扭、摆、说唱,武跷侧重特技造型表演。
仙人过门、五子登科、二龙戏珠、黄龙盘柱、五龙捧圣、单兵救主、懒汉推车、仙人标叉、凤凰展翅、凤凰吸水、张果老骑驴、观音倒坐莲、两朵金花、倒挂金钩等。此外,还可以表演一些绝活,如大劈叉、后滚翻、单腿跳、用嘴叼起一桶水等等。“武跷能表演20多种特技造型。”叶经房说。
而 “文跷”的表演以唱东巩地方花鼓调为主,过去无伴奏,后来加上唢呐、笙等,即兴演唱祝福的词句,也可以唱一些民歌段子。
除伴奏、打杂的外,踩高跷艺人由单数组成,分旦、丑两个行当。丑角扮相丑陋怪诞,表演滑稽,分大丑和二丑,大丑负责特技表演,二丑负责说唱,手持九彩鞭控制整个演出的节奏。旦角装扮端庄文雅,在做特技表演时爬到最上面,用优美的造型展示寓意。
延续千年绝活不断涌现
东巩高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叶经房告诉我们,东巩高跷在宋朝时代群众基础较好,清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最盛。那时东巩群众白天踩高跷,晚上唱花鼓戏,从春节一直欢闹到正月十六。
现在,在东巩镇几乎村村都有高跷队,尤以上泉坪村高跷队最为出色。经过训练,这些人可以踩着高跷跨越一尺多深、尽是鹅卵石、足有八十米宽的茅坪河,也可以翻山越岭到东巩集镇去贺岁;踩着高跷可以用嘴衔着一桶水(足有六十斤)穿过三进院落踩上九级的石阶,而桶里的水不溅出;踩着高跷手挽两人(悬空)可以绕着晒谷场走三圈……。目前在该村会踩高跷的男女多达四百多人。
近年来,东巩镇采取集中培训和下乡辅导,又培养了一批新人,使得这一舞蹈艺术有更加持续稳定的传承。
从深山走向都市形成产业
东巩镇党委书记谢勃告诉我们,镇里对高跷的传承和发展高度重视,以产业化为目标,出台相关文件,拨发足额经费,投资建设活动场地,添置各类设施、器具、服装,为“东巩高跷”品牌打造搭建平台。镇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普及和整理工作,建立了高跷艺术档案,每年组织举办5—7次大型民间文艺会演。
与此同时,南漳县也将“东巩高跷”做为重要的特色文化品牌向外推介,产生极大影响。2001年在襄樊市“一节一会”演出中获表演一等奖;2006年2月在襄樊市民间文艺调演中获优秀节目奖;2006年10月,国际亚西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年会中,东巩高跷的精彩演出被中外民俗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7年3月24日,他们又应邀参加了襄樊市“春游襄樊”活动启动仪式演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