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外援”吃香!
本报讯 (实习生 弭雪莹 记者 李君娜)上海电视节纪录片专业论坛昨天围绕“集结主流力量,引导社会创作,彰显媒体职责”的主题,邀请国内纪录片界领军人物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服务、扶持、引领社会力量,共同担起纪录社会、时代的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指出,中国纪录片发展已进入“第二春”。在他看来,大家曾经认为纪录片是一群精英制作给另外一群精英看,现在应该改变这样的观念,纪录片是用来和大众分享的,尤其是来自社会民间的制作力量。 “中国民间纪录片的美学价值,恰恰践行了纪录片本应该有的东西。要感谢像独立导演顾桃这样的人,他们常年在自己的乡土、在热爱的领域耕耘,奉献真正有人文内涵的东西,这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纪录片的贡献。 ”
北师大教授张同道公布了一组调研数据:“纪录片制作量去年达到8000小时。社会制作公司承担了2500小时,非电视台力量对于纪录片的投资去年接近两个亿。 ”张同道认为,“社会制作力量是现今纪录片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发展纪录片需要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让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中国纪录片的繁荣。 ”
事实上,近期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部引入“外援”的作品。该片执行制片人朱乐贤表示,委托制作是纪录片产业发展良好的渠道。他从央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以“活力中国”的项目操作始末为例,分析了社会制作力量如何帮助,央视方面则如何提供资金支持、培训、国际顾问的支持。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就频道与社会制作力量的合作经验,总结出了8个字:“贵在尊重,成在沟通。”他表示,“纪实频道与独立制片人的合作起源于与DISCOVERY合作的新锐导演计划,进而走过了六七年的道路。中国纪录片最大的优势是现实题材。而社会制作力量与土地联系更紧密,触角放得更低,也更具备草根精神,因此更能捕捉到一些贴近生活和群众的题材。电视机构要与社会制作力量不断沟通,不忽略掉普通人的现实。电视人要本着尊重、沟通、信任的态度,和社会制作力量合作,纪录社会和时代,这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