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韩国人金宰贤在中国:“对一些人而言,常识是行不通的”

本报记者 严友良

自从1998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生于1973年的金宰贤坦言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将近十年的岁月生活在这里。如今,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之余,他还在《国际先驱导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写专栏,并给FT中文网撰稿。

于是,就有了这本新书《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其中,这个勤读书、喜思考、爱吃火锅的韩国青年如此写道,“乌龟网速、三聚氰胺、过马路太难、景区门票太贵……是我不喜欢中国的十大理由”。他还发现,“在中国,对一些人而言,常识是行不通的”。

提到来中国的理由,金宰贤用中国和美国打了一个比喻。“如果美国像甜瓜的话,中国则像西瓜。”

“如果不身临其境,就很难了解中国,并且,从外边了解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不太一样。如同观察西瓜般的,从未接触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它的颜色却是红色。”

金宰贤想从内部观察中国。“作为一个韩国人,所以我看待问题的思维是韩国式的,这样我可能会说出与中国人不一样的看法。”金宰贤告诉记者。

“可这些年当我遇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式事实时,我显得十分困惑。”金宰贤坦言,很多方面,让他不喜欢中国,“令我不得不对她说不”。

譬如,金宰贤发现在韩国上中国网站其速度竟然比在中国上网的时候快多了。在中国生活,同样令他苦恼的是“吃什么的问题”。车、摩托车常常不顾为步行者设计的交通信号,步行者经常不得不让车的“中国的交通文化”,尤其令金宰贤深恶痛绝。

在日常生活中,金宰贤这个韩国人还发现在中国“看病不是一般的难”,而“房价不是一般的贵”。“中国的医院给我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它不相信我。挂号、检查和拿药等每个环节都要先交钱。最后,医生开的处方里总有那么多的药。”

更令金宰贤担心的是中国社会上的信任危机。“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人与人都不相信对方了。有人受伤,一个人不伸出援助之手还可以理解,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提供帮助,那这个社会肯定病了。”

从自己做起、相信“行动改变中国”,所以金宰贤提醒在阅览室里发出嘈杂之声的人,所以认真地和出租车司机理论。

他说,出书同样是想改变中国。“如果我不关心中国的发展的话,我绝不会批评中国的任何事情。我之所以批评或说出我对中国的观点,是因为我希望中国变成更好的国家。”金宰贤告诉记者他的“初衷”,“希望我这个旁观者能给中国朋友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粤ICP备09086999号

版权所有 时代周报 2008-2012

标签:金宰 一些人 常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