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天歌》为中国航天人立传 再现五代航天人情怀

2012年06月11日 08:37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天歌》封面

《天歌》封面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何建明、天泉所著长篇报告文学《 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是一部有着积极反响的力作。作品写的是中国航天‘可上九天揽月’的辉煌道路,其深情的笔触,经常令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些艰苦奋斗的难忘的岁月。”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在6月9日举行的《天歌》研讨会上畅谈阅读感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一次次壮美腾飞,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从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实现载人工程零的突破,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州八号交会对接,中国迈出空间站建设第一步,几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又一次承载着国人的飞天梦进入太空,书写了航天的辉煌。今天,长征火箭将再次问鼎苍穹,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手控交会对接。

值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之际,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作家何建明、天泉创作的描写中国航天50余载光辉历程的长篇纪实文学著作《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6月9日,文艺报社、作家出版社、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京召开了《天歌》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罗晓阳等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研讨。

中国作协创研部党支部书记、理论处处长李朝全认为,在《天歌》中,航天精神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的人物,通过他们的事迹来具体地表现出来的。作品紧紧抓住“人”这个科技进步第一位的要素和导弹火箭发展的关键,以人串事,借事写人。报告文学的一大功能便是记事写人,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塑造人、刻画人和表现人。《天歌》通过讲述中国导弹火箭发展史上种种艰难曲折,坎坷颠簸,目的都是为了描绘一代代令人肃然起敬的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前赴后继、为国争光、爱国奉献的精神风貌,也就是要表现和讴歌伟大的航天精神。这部作品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作者或浓墨重彩或寥寥数笔,塑造了一群鲜明的人物形象。

与会者认为该书以气势磅礴的笔力讲述了一直被神秘色彩笼罩的中国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故事,通过鲜为人知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还原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路崛起的历史。更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五代航天人的情怀,“用算盘算出导弹”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经过“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和“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等价值观冲击的第三代,生活轨迹平稳却依然吃苦耐劳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气脉相传,精神互勉,在我国众多以航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亮出了另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是一部富有时代精神、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更有收藏价值的文学精品力作,是献给50余载为中国导弹和运载火箭事业而做出贡献航天儿女的礼赞,是一曲唱响中国神箭飞出摇篮穿越太空的长征凯歌,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问鼎苍穹的贺礼。 

张陵、张水舟、王山、李光亚、胡平、吴秉杰、曾镇南、梁鸿鹰、白轶民、王必胜、李炳银、彭程、白烨、吴义勤、贺绍俊、张颐武、徐剑、王干、彭学明、李朝全、徐忠志、吴济榕、宋友光、李谦、左敬华、贺平等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标签:发射 天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