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闫非盼纪录片进院线

每个周六,不少北京的纪录片爱好者都有一次心照不宣的约会。晚上七点整,位于万国城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将放映两部新鲜的纪录片。从2010年3月6日到现在,这样的放映已持续两年,并固定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一亩三分地”,越来越多纪录片观众随着它成长起来。上周六,记者采访了“一亩三分地”的几位创始人、管理者和观众。在他们的讲述中得知,从基层培养中国纪录片的观众群,着实是件颇为不易的事情。

□创立

三方同浇“一亩地”

百老汇电影中心的经理吴靖讲述了“一亩三分地”的成长过程。2009年11月,百老汇电影中心开业,当时的管理者就想在二楼的图书馆做一个免费的学术性放映。“那时候刚好认识广州纪录片大会的朋友闫非,他是个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我们聊了以后,2010年2月就开始尝试放映一些得奖的纪录片。为纪录片培育一些观众,也是给对纪录片有一定兴趣的观众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初衷就这么简单。”吴靖说,之所以叫“一亩三分地”,因为这是百老汇电影中心、广州纪录片大会和广州纪录片制作人协会三方合作的产物。

独立纪录片制作人闫非既是活动的发起人,还身兼放映员。回忆起初衷,他说因为自己是广州纪录片大会的成员,每年大会展映期间总能发现许多国外优秀的纪录片作品,“由于自己参会,没时间坐下来好好欣赏,所以就商量看能不能拿到北京这边来放。组织放映,也算是一个借鉴和提高的机会。”就这样,经过许多波折,他们最终得到了百老汇电影中心的赞助,每周六借其场地,免费放映两场纪录片。

□选片

版权质量都不能少

选片的工作主要由闫非来进行,百老汇方面也会帮忙。每年参加广州纪录片大会的纪录片都有上百部之多,对于每一部纪录片,大会都有1年的展映权,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亩三分地”的片源都是闫非通过个人渠道得到的。但他严格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展映必须要得到原创作者的许可,并签署版权保护协议。

现在,选片这件事对闫非来说已经越来越困难。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在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标准,“但是能够拿到版权、质量又不错的片子并不多。所以我们现在尽量拿一些新人的,或者风格比较多元化的作品给大家看。比如像《故宫》这样的片子。也放过许多独立制作、实验短片。”

□管理

投入不大成本可控

作为管理方,吴靖表示,目前“一亩三分地”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的增加和设备损耗方面,但都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实我们没有单独估算过这一块的成本,它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项目,但确实也是很小的一个常规放映。对主流艺术片的推广可能是我们更重要的一个方向,但是纪录片放映是为培育观众群和观看习惯——来影院看,而不是在家里或者上网、看碟。这是我们的初衷”。

对于资金上的压力,吴靖称目前还好,“因为百老汇当初就设计了图书馆和免费讲座,我们本身的目的就是想做成一个影迷俱乐部。当然我们肯定希望对经营有帮助,让观众来这个地方。目前来看,这个活动自开办以后从没中断过,近两年也会一直经营下去。”

□效果

希望最终走进院线

与吴靖的自信不同,闫非则毫不讳言最初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很高,做到现在方方面面都不满意。其实对我来说,观众多少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促进制作人之间的交流和提高。”闫非认为,现在国内很多制作人没有紧迫感,他们觉得纪录片就只管去记录,不要掺杂太多的编辑,“我想这就是目前纪录片小众化的一个原因——不重视观众和市场,这样就会把自己边缘化。其实通过这里的放映,可以最直接地观察观众的反应。现在有的导演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但我们还没有让更多的纪录片制作人意识到。所以我不满意。”

闫非表示,自己每场必到,虽然占用了不少私人时间,但他特别喜欢这份工作。闫非说,希望有一天观众能把场地占满,到时候就可以把片子拿到电影厅里去放,“我希望我们的片子最终能够走进电影院线。”

□反馈

宁愿站着也要看完

在纪录片展映现场,记者数了数,大概来了60多人。“一亩三分地”管理员、百老汇电影中心工作人员李强告诉记者,这是比较正常的状态,多的时候,这里曾经有上百人来观看,许多人宁愿站着也要看完全场。“最少的时候,只坐了2个观众。”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家住和平里的于大爷认为,目前北京像这样能够调剂生活、丰富知识的文化艺术场所还太少,“在影院和大伙儿一块儿看纪录片,气氛非常好。”刚来北京工作的门先生住在左家庄,他也是机缘巧合知道了免费放映活动。门先生更多的是取经,“我30岁之后也想拍短片,是来这里边看边学习的。我现在也理解了纪录片里面也是贯穿了创作者的意图,而不是纯粹的记录。”

■记者观察

如何从基层培养观众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纪录片一直是有些小众和高端的片种。如何与这种观念对抗,培养基层观众对纪录片的兴趣,是“一亩三分地”努力的方向。吴靖一再强调,“从全世界来说,艺术电影也属于商业模式中的一部分,艺术影院不是不卖票的”。据吴靖透露,免费放映有不少导演其实并不愿意,因为他们的片子在国外要付钱看,只是中国没有纪录片消费这个概念,“我们现在免费放映是培育观众。免费不是推广文化的最好途径,它是你前期的一个方式,而不是目的。”

管理员李强说:“讲述汶川地震的纪录片放映时很多人来看,观看时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感触,而不是消遣。”在纪录片行业,也许有许多人像李强一样期许——观众最终会对纪录片感起兴趣来。

标签:闫非 院线 纪录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