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在政法大学讲述“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刘舒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7日晚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做题为“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的讲座。
学诚法师围绕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从五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佛教的兴衰与展望;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自信;中国佛教在近现代的意义和自信;中国佛教推进现代中国文化自信。
讲演中,学诚法师将中国佛教的兴衰历史分为3阶段,即“汉朝迎请”(汉帝求法,白马驮经)、“隋唐鼎盛”(八宗并弘,世界传播)与“清民衰败”(内忧外患,庙产兴学)。
他援引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的赵朴初居士1989年《在上海居士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前死人出丧,棺材后面走的是吹鼓手,吹鼓手后面,走的是披着红袈裟、敲着法器的僧人。当时我很生气,曾写文章叹惜僧宝的尊严扫地。”
学诚法师认为,中国佛教走过一个艰难的阶段后,目前正处在复兴阶段。谈到这里,法师播放了前不久中国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纪录片,使现场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佛教正走向世界的繁盛景象。
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其包容、慈悲与超脱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谈到中国佛教在近现代的意义和自信时,学诚法师强调中国佛教在建设伦理道德、防治邪教迷信、国家稳定统一、世界和平福祉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就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自信,他引述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马丁·雅克的一个论断: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曾动摇并部分丧失,曾渴望模仿和照搬西方,贬低中国文化,但是该阶段慢慢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增长的自信和向传统观念的回归。
学诚法师并具体谈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佛教在兴扬中国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和优势条件,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责任。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华岩文教基金会主办的“华岩论坛第12讲”的演讲人,学诚法师希望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对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能有直观、简洁的了解和认识。
在开放提问的阶段,来自校园内外的十余位听讲者提出内心困惑。
如一位离开大学后曾从事政法工作的听者问到世间法律与佛法的关联及区别,学诚法师答道,法律与佛法都与戒律有关,要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有其共通处。世间各行各业,要做的很好都不容易,如能多关照、关心别人,看法会有很大不同,困难就在于难以设身处地、周全地考虑各种因素。
此外,还有法学院学生迷失于种种外在“责任”与寻找自我的矛盾,听者问及金钱与贪欲的关系、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学诚法师源自佛法智慧的解答带给校园听众许多会心的笑声。
当晚,中国政法大学张桂林副校长出席并致辞,人文学院副院长俞学明特发聘书,请学诚法师担任该校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完)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