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首登北京舞台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丰冰)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6日晚8时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剧场上演,这部农村现实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以艺术的手法批评了“烧光后代柴、吃完后代米、挥霍后代物、穿尽后代衣”的急功近利发展观,讴歌了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现文化体制改革和深入推进“走转改”的喜人成效。主办方称,以此向中共十八献礼。

由四川省文化厅、宜宾市委市政府共同出品的《槐花几时开》,是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突出表现了在村支书王家元的带领下,春风村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发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艺术再现了春风村人在贫瘠的石头山上走出一条共同致富之路。“春风精神”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脉搏。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谭愫、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文训、国家一级导演乔晋联袂创作。以艺术的手法批评了“烧光后代柴、吃完后代米、挥霍后代物、穿尽后代衣”的急功近利发展观,以村民“生产要发展、环境要低碳、生活要富裕、农民有尊严”的心声和选择,给观众留下了“农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道路”深刻思考。以戏剧艺术的形式,形象地演绎了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槐花几时开》原是宜宾本土民歌、誉满全国的文化遗产。以民歌《槐花几时开》为剧名,把民歌优美的旋律与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槐花几时开》的一大亮点。该剧既融入了传统川剧“滚灯”、“耍帽翅”、“变脸”、“吐火”、“矮子身法”、“倒硬人”、“高下”等技艺,也突出了现代戏的诙谐、幽默的、更具观赏性的特点,吸收了不少四川民间流行的口语、俗语、俚语、双关语、歇后语、行话、俏皮话及传统戏词、现代歌词、网络段子等语言,增强了戏剧效果。

主办方说,《槐花几时开》2010年10月正式公演至今,先后在宜宾、泸州、内江、自贡、成都等地演出230余场。以其深刻的现实思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对现代川剧艺术的创新,赢得广泛赞誉。包括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宣部和教育部官员、业界人士等百余人在内,近千名北京观众观看6日晚的精彩演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