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走湖南本土特色演艺之路

——湖南大剧院积极打造民间原创剧目演出推介平台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英 文 卫

5月31日,在湖南大剧院五楼简陋的排练厅里,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正在排演6月16日将在湖南大剧院上演的魔术脱口秀《男子曰》,这是湖南大剧院建立以来,首部全面参与制作、策划、推广的原创剧目。据了解,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济南国际演出交易会上,《男子曰》引来关注,还未首演,湖北、福建、广东等10个省份就定下了巡演计划。

近两年,湖南大剧院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演出资源配置,在引进外来优秀演出剧目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本土原创剧目,一系列优秀的民间原创剧目走进湖南大剧院,为湖南演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湖南大剧院总经理陈介辉表示,打造湖南本土原创舞台艺术,是发展湖南特色演艺的必经之路。

原创作品成座上宾

湖南大剧院自2009年迈开市场化经营的改革步子后,积极推介和打造本土原创演出剧目,湖南本土原创剧目演出在演出市场掀起一阵波澜。

据了解,自2010年5月至今,湖南没想好戏剧工坊、好青年戏剧工坊等民间戏剧创作团队,先后在湖南大剧院推出本土原创话剧《爱情没想好》、《公公还没想好》、《斑马、斑马》均引起了不小反响。其中《斑马、斑马》售票演出6场,场场爆满;《公公没想好》在近300个座位的湖南大剧院4楼A厅连演5场,场场座无虚席。

作为湖南大剧院节目制作人,并在民间戏剧创作领域活跃多年的李韧告诉记者,湖南的民间话剧创作力量一直都有较强的生命力,多年来创作和演出从未停止过,如今湖南大剧院面向市场经营,让优秀的民间原创作品走向主流市场,对民间创作团队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了解,如今湖南民间话剧机构的创作量是平均两个月一台,产量上可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的专业话剧工作室匹敌。内容上多以本土题材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民间活跃的话剧,许多高校和中学校园里的原创演出艺术也被请进大剧院。2010年湖南大学话剧社创作的话剧《钥匙》、长沙10所中学联合打造的音乐剧《放耳朵去流浪》先后通过售票演出,受到大中学生观众的追捧。

湖南大剧院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总经理黄蓉表示,湖南民间活跃的业余创作力量不可忽视,他们思维活跃,题材贴近生活,观众缘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很不错。

今年,湖南大剧院已经完成对小剧场的整体改造,增至350个座位的小剧场目前已投入使用。“小剧场建设为湖南本土原创演艺提供了新的演出空间,我们将不断吸纳民间优秀的原创演艺,将民间原创艺术引入主流市场。”黄蓉说。

整合民间创作资源

“引进成型剧目,风险固然小,但成本太高,盈利空间有限,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剧院的自我生产能力。打造本土舞台剧,改变依赖场租运营的经营局面,是走市场化道路行之有效的方式。”黄蓉从经营角度对培植本土原创剧目实力的做法表示肯定。

陈介辉表示,在湖南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发展本土原创演艺是发展湖南特色化演艺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他们已经开始对本土原创资源进行整合,要让本土原创演出成为湖南大剧院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介辉表示,湖南民间的原创力量非常活跃,创作水平比较高,将民间散落的创作资源和力量集合起来,采用符合市场化运行的管理模式,规模化发展湖南本土原创的演艺力量。

据介绍,湖南大剧院正在筹备成立10个民间演艺团队,包括本土的魔术团、合唱团、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话剧团、交响乐团等。这些艺术团体的成员来自民间,包括离退休的文艺界前辈、业余的艺术发烧友、以及有专业艺术才干的其他从业人员。成立的剧团将以企业化的管理和运行模式,由湖南大剧院统管,面向市场,生产符合本土文化消费习惯的演艺资源,包装和推介湖南本土的专业艺术人才,依托湖南大剧院剧场和宣传资源走向市场。

陈介辉表示,剧场演艺有相当强的地域性,重点培养本土原创和本土的演艺艺术,可大大丰富湖南人欣赏本土原创艺术的内容。“就像当年剧场孕育出奇志、大兵的南派相声艺术一样,湖南大剧院着力整合本土原创舞台艺术,也将走出一条湖南本土演艺发展道路。”他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