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2012年06月05日 08:1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新华网广州6月4日专电(记者 詹奕嘉)4日早晨,承担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任务的“南天顺”作业平台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前江码头转移至云澳“三点金”海域,先期抵达的水下考古队员与负责安保任务的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一起随船抵达,标志着“南澳Ⅰ号”第三轮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5月25日8时30分许,广东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查获一起在汕头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盗捞海底古瓷器的案件,并连续两天缴获渔民非法打捞的海底古瓷器138件。后经水下考古专家下水摸查,发现该海域有一艘明代古沉船,该船后来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南澳Ⅰ号”。

2009年开始,国家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展开两轮“南澳Ⅰ号”打捞工作,目前共打捞水下文物二万多件,发现25个古沉船船舱。

6月4日开始,水下考古队员将进行沉船定位和清理海底淤泥等工作,大批青花瓷、壶、罐等水下文物有望陆续出水。

“南澳Ⅰ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预计持续3个月,计划将所有的海底古瓷器全部打捞出水。与以往两轮打捞不同,此次打捞工作还将采取水下焊接的方式,焊接一个巨大铁罩罩住“南澳Ⅰ号”古船,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南澳Ⅰ号”古船船体。

据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徐罗军介绍,在“南澳Ⅰ号”正式打捞前,他们已做好海上清查工作,参加安保的船艇和官兵已部署完毕,10名官兵会长期驻守在“南天顺”打捞平台上保护打捞出水的文物,另有两艘巡逻艇将围绕打捞平台进行巡逻警戒。

此前的水下考古调查情况显示,“南澳Ⅰ号”古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主要包括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器盖、杯、瓶、粉盒等。数量最大的青花大盘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瑞兽麒麟、富贵牡丹、仕女、书生及花草等。

文物专家通过器物形态、纹饰和器物底款识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考察,初步断定“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南澳Ⅰ号”的文物为证明“南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海口”提供有力佐证,而且对于研究粤东历史海上运输贸易活动,乃至我国的造瓷史、陶瓷史和航海史都有重要价值。

标签:沉船 南澳Ⅰ号 考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