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汉味”小说中的方言:热情、俏皮、粗俗

“汉味”小说中的方言:热情、俏皮、粗俗

现代知识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叫地方性知识,就是要了解各个地方。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城市要崛起,这个崛起不光是经济的崛起,还有文化的崛起。比如说现在要宣传武汉文化,那么武汉文化到底又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我今天主要讲三个话题:什么叫“汉味”小说、“汉味”小说的市民品格及“汉味”小说的“汉味”幽默。

首先什么叫“汉味”小说?这个严格说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产生。以前有京味小说,比如大家看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地道的北京方言,京白,说话字正腔圆;有上海的海派小说,十里洋场,上海外滩,海派的张爱玲和她的《倾城之恋》,写上海生活,小资情调,包括茅盾的小说《子夜》,写上海买办资本家。

“汉味”小说呢?经常有学者研究武汉说,武汉是码头文化,因为是两江三岸。那么码头文化是个什么特点呢?很多作家谈到武汉就说武汉市民素质不高,武汉就像个大县城,总是乱糟糟的,没有北京的皇城气象,也没有上海的洋场氛围。结果有一次武汉作协主席董宏猷说,武汉人很讲义气,这也是码头文化的一部分。因为码头上做事情要互相帮忙,比如说哪一家煨了一铫子汤,他一定要给邻居每家每户端一碗,这就是义气。“你克不克?不克就是不给我面子!”武汉人请客吃饭热情义气,外国人看到还以为扯皮打架。

但是这么长时间里都没有作家写武汉。这个局面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武汉出了两个很有名的女作家,一个叫方方一个叫池莉。这个时间是1987年,我们可以说以1987年为界,才产生用地道的武汉方言写的“汉味”小说。也就是说武汉的文化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滞后的。

方方1987年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小说《风景》,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她写的是汉口有一片地方叫河南棚子,就是沿铁路线以外,从三阳路一直到新华路一带,都是住的从河南来的底层市民。《风景》就是写河南棚户区的一些普通市民,因为生活条件很糟糕,在底层做搬运工,有时候心里很烦躁,回家就喝酒,喝了酒就打老婆,家里成天就吵吵闹闹,子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兄弟之间也是吵来打去的。方方写的是武汉底层人的风景,市民的风景,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所以一下子名声非常大,成了方方的成名作。

池莉的小说《烦恼人生》,也是1987年出来的。所以“汉味”小说就是以1987年为界。《烦恼人生》写了武钢的一个工人,每天早上坐轮渡从汉口到武钢,觉还没睡醒,整个人在轮渡都是打瞌睡的。瞌睡醒了以后就想,老婆也看不起他,老是唠唠叨叨的,因为他是个普通工人,不能当官分房子;然后到了单位上,到处是一地鸡毛的事情,而且这样的生活不知道哪天是个头。这是在写一个普通工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烦恼生活,写中年人的精神危机,写一种情绪。

所以“汉味”小说大概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人物,普通市民和比较底层的市民;第二个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场景,武汉轮渡、河南棚子、宝庆码头等这样一些武汉特有的场景;还有第三个,武汉方言。

武汉方言乍听起来觉得很“粗”,朋友之间一见面,高兴了,开口就是“汉骂”:“个板马”、“个狗日的”。但被骂的人还是笑眯眯的。怎么呢?对方习惯了,他并没有觉得在骂他。这是一种地域习俗,武汉人称为“口板”。但武汉有些方言还是很生动、很俏皮的,如:“信了你的邪”、“服了你的嘬”、“非洲人爸爸跳迪斯科——黑(赫)得老子直筛”等,只有武汉人听得懂。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太单调了,所以把语言说俏皮一点,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在生活当中,起着一种润滑油的作用。现在虽然在推广普通话,但是各个地方的方言,也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粤语歌曲、天津相声、赵本山的东北话小品、四川的方言电视剧等。方言是地方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不管怎么推广普通话,方言的魅力是普通话取代不了的。我们很难想象全中国人都说普通话。

标签:汉味 方言 武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