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

  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部分)

  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部分)

|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

慕照楼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倦鸟飞还,且听且吟。此时,我面对的并非单纯意义的人物个体,而是一阕词,一段曲,一出戏,一个传奇。

《华严集联三百》乃1929年,弘一法师为纪念年轻守寡、悲苦一世的生母王太夫人21日七十冥诞而挥毫恭写,“缅怀罔极,追念所生,发宏誓愿,从事律学撰述,并以余力集华严偈缀为联语,手录成册。冀以善巧方便,道俗利生。”得者刘质平称法师历时半载书就;前撰《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亦一并收入。“惟愿后贤见集联者,更复发心读诵研习华严大典。以兹集联为因,得入毗卢渊府,是尤余所希冀者焉。”以上两处文字可见先生由纪念生母冥寿书写此件的深层动因,并变新律家为旧律家。

此一套三本精裱册页,前有先生自序,马一浮题识,卷末为刘质平庚午年(1930)二月十五日、经亨颐是年九月跋文。

刘质平曾撰文回忆弘一法师书写《华严集联三百》的经过:“先师在上虞法界寺时,将《华严经》偈句,集为联语,费半年余光阴,集成三百余联,分写三集。”为迎合弘一法师书写爱好,刘质平说:“余向友人处访到乾隆年制陈墨二十余锭奉献。”促使《华严集联三百》巨作,圆满完成。

言及先生书法,则系植基魏碑,上涉周猎碣秦刻石。先生尝曰:“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戒。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矣!”经工楷写经磨炼,以敛神藏锋,舒气平正,不刻意、不做作,近似孩儿体的书法,天真纯和,逐渐代替了以往运笔较为粗重硬朗之迹。出家后,以书法弘扬佛法、宣传爱国。此件书迹体兼楷行,笔墨自然,意境清和,极具个性。诚如法师自述所言:“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澹、恬静、冲逸之致也。”此形相,此心画,此境界,真弘一精神也。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之,然后书之。”此言出自东汉蔡伯喈。故而,书时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先生作书,依照西洋画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黑与白的空间布局,完全以画入书,将这单一的水墨元素,慢慢转换成变化多元的艺术元素,而彻底摒弃了微观所关注的结体、笔法、线条,甚至研习某碑、某帖时必须融入的特质。先生之书法,是否应改称为画作,斯可矣。

是为大师者,必将经历艺术行进的三大过程,即由“生”到“熟”,再回归到“生”。大多数艺术家可以达到第二阶段,却很难上升到第三阶段,只叹此“生”非彼“生”也。先生晚岁离尘,犹如飞蛾扑火般经历了生命中最大的蜕变,也由此登上了艺术的最高峰。其后期所呈现的书风追求精严净妙,恬静淡然,堪为书法之逸品。

展读这套弥足珍贵的弘一法师遗墨,我似乎对“超然”二字略有体味。一个生命体若达到超然的境界,是可以散发出那般耀眼的光芒和华彩的。梁漱溟在漫谈孔子时曾提及,究竟何谓孔子的学问,其实并非其渊博的学识,而是贯穿其终身的“生活”,这才是他毕生为之探究的话题。对于弘一法师由青年时期到壮年,继而步入晚年这三大阶段所展示的看似相异,却密不可分的作品,无疑是先生随着环境变化,时光交替而产生的不同思想、情感、意念的最真实的写照。我试图寻找与先生之间的共鸣,而这又岂是易事?

偶想起《霸王别姬》中虞姬那段幽怨悲怆,荡气回肠的“剑舞”,转身提足间流露着无穷尽的不舍,然而,最动情的必定是那饱含酸楚却坚贞不移的诀别。试问,弘一大师在乘舟而去之时,是否也曾回眸相望于对岸的一草一木?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