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每一代都有人真心崇拜苏东坡

《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定价:39.80元

成都时代出版社

文/阿来

徐棻,1933年生。1949年参军。1954年 “抗美援朝”归来后,转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川剧《燕燕》、《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死水微澜》、《欲海狂潮》、《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马前泼水》、《红梅记》、话剧《辛亥潮》、舞剧 《远山的花朵》,京剧《千古一人》、汉剧《尘埃落定》、昆曲《十面埋伏》等。

我曾长期在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来成都晚。这座城市,生活气息浓厚,文化意韵悠长。古往今来的文化积累不谈,在我的经验中,深入成都以至于四川文化的纵深有个方便门径,那就是川剧。读典籍稽考这种文化的来龙去脉,是理性的进入,坐进剧场,看一场川剧,却是理解这种文化情感与独特表达的最好方式。所以,我来成都不久,就成了一个爱川剧的人,因此也有了好些川剧界的老师和朋友。

与本书作者徐棻老师相识也来源于经典川剧《死水微澜》。徐棻在我还未出生时,就已从北京大学毕业,进入川剧这行当,执著于川剧剧本创作,笔耕不辍,从艺的岁月比我年龄还长,不可谓不是一位优秀的编剧。

小说的开头这样写到:“又一个春天来了。河南的春天虽然比江南的春天来得晚,但燕子还是飞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

这的确就是闲散放逸的小说笔调了。这好比丝弦上拉出的第一缕声音,便定下了一个曲牌演唱时的旷放或婉转。小说一两句话的开头,开得好,便能给接下来的叙事文本定下调子,使其有了自己的节奏与音响。这样开篇的文字,已经让我感到了情感与思想呈现的节奏,听到了字词交集时产生的音韵。

苏东坡一生,与当时的政治格局交涉甚深,国家命运也与其一生沉浮互为映照。他是一代文化风气与思潮的建设者与引领者,所以,讨论他的话题与文字,早已汗牛充栋。但他的丰富性就在于,尽管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相继不绝的讨论与书写,但提起他的大名,在我们的感觉中,依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鲜的话题。有些名字,刚一提起,便已变旧,便已朽腐,而苏东坡这个名字,时时念起,依然灿若星斗。这部书对苏东坡生命中一些重要事件——比如“乌台诗案”的深入梳理,都有特殊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今天这个文化快餐时代,高扬种种文化符号,却又忽略这个符号背后所深具的思想内涵的浅陋,也是一次有力的拨反。

今天这个时代,苏东坡也很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是一个美食家。一个文章家。一个诗人。一个词人。一个书法家。一个画家。入世甚深,却又隐逸旷达。特别入世这一面,浮沉宦海这一面,又给书写他的人带来了一些解释的困难。其中一个公案,就是他和王安石的关系。这个关系有两层意思。一层,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诗人;再一层,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者,苏东坡的宦海沉浮又与这一段历史互为关联。而以国人目前越来越简单的思维,对历史事实与人物处境,往往缺乏看历史人物所必需的“同情之理解”。如果我们有耐心和徐棻老师一起重返历史现场,就会发现,世事,与为人,在强大的现实裹挟之下,情形往往不是如此简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现实的丰富才是造成人物丰富的根本原因。正如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所说:“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他始终卷在政治的漩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林语堂在他的书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分析中国一千年来为什么每一代都有人真心崇拜苏东坡”。

我想,现在徐棻老师这部大作其实也是这个文化命题的自然延续,着力点却在一个深入宦海的文臣与历任皇帝的关系之上。

苏东坡死前曾写信给一位长老:“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者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这个用尘俗的标准看,苏东坡的一生相当坎柯,但他没有沉溺于这有根据的伤感,还是在这封书信中,又发出旷达的感叹,“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也”。

这等境界,苏东坡自己的诗中曾有描摹:“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徐棻老师这部新作,又会带我们进入此情此境之中。

标签:东坡 代都有人 宦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