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画家村原貌重建 有望8月对外开放

  阿鸽现场作画

  阿鸽现场作画

  画家村新貌

  画家村新貌

大半个世纪前,渝中区化龙桥被誉为画家村和四川版画发源地,聚集大批巴蜀画家和青年才俊。他们在此创作并走向全国,不少人已是书画界名家大师。因为时代变迁、城市迁建,昔日的画家村早已萧条没落。

如今,新的画家村就要建成了,我市诚邀从此走出的川渝画家前来创作,助推川渝文化在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

书画家庆祝直辖15周年

昨日,为庆祝重庆直辖15周年,渝中区委、区政府举办“巴蜀情怀,山水渝中”书画创作笔会,包括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重庆市美协主席罗中立等30名川渝知名画家到会,一边交流切磋,一边现场挥毫泼墨,描绘重庆直辖15周年的变化和魅力。

据悉,除即兴创作外,川渝书画家们还将赴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湖广会馆等地采风、交流和创作。此次笔会创作的作品将向山城市民展出,展出地点很可能落户正在原貌重建的画家村。

老画家村走出多位名家

说起画家村,老一辈书画爱好者和创作者,可谓无人不晓,“知名度绝不亚于今天的黄桷坪。”

这个画家村也叫四川画家村,位于化龙桥24号,以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式建筑为坐标,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川渝画家。

罗中立介绍,解放后,重庆书画艺术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川渝两地乃至全国各地书画名家、青年才俊纷纷慕名而来。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有几代画家在此生活创作,化龙桥也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画家村和四川版画的发源地。

“阿鸽是我就读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的同学,她是四川省凉山彝族人,擅长版画,当年也专门来化龙桥画家村熏陶、学习、创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笔会交流上,罗中立不仅与老同学畅叙友情,还不时向他人介绍阿鸽与重庆书画界的渊源。

“我对山城具有别样的情愫,对化龙桥画家村充满回忆。”阿鸽说,上世纪70年代,她在此创作的作品《主人》(合作),荣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当年的画家村,诞生了大量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作品《巫峡》;在德国莱比锡世博会上获得金质奖章的版画《蒲公英》等。有很多作品还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令罗中立和阿鸽等川渝书画家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代代川渝画家走出后,画家村渐渐走向没落。当年修建嘉华嘉陵江大桥,画家村被拆除。

新画家村有望8月开放

面对各方呼声,渝中区政府和重庆市文联决定抢救这一历史文脉。前年起,在规划筹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时,渝中区政府便决定重建画家村,并迁至抗战遗址公园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画家村原有风貌。建设期间,市领导多次视察指导。

如今,抗战遗址公园建成,重建的画家村也初具雏形,四川省美术协会办事处、高公馆、晏济元美术馆以及另一座修缮公馆也落户于此。晏济元美术馆去年已正式对外开放,不时展出晏老以及川渝画家书画作品。

渝中区相关部门介绍,在抗战遗址公园内重建画家村,专门将高公馆等3处公馆用作川渝画家新据点,就是为了诚邀从老画家村走出去的名家大师及国内书画家回渝创作。今年8月,画家村有望建成开放,宣告涅槃重生。

四川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梁时民表示,画家村重建完成后,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必将吸引众多知名书画家回归化龙桥、李子坝。届时,画家村将集创作、研讨、交流于一体,定期展出画作,免费向公众开放,助推川渝书画艺术和文化发展。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朱昕勤 摄影报道

成都郊区

有个重庆画家村

川渝血脉相连,文脉相承。在成都郊区一处仓储区域,有个艺术家村落———成都北村艺术区。这里的八成艺术家来自重庆或与重庆关系密切。这里,重庆方言成了村语言。该村因此被人称为重庆画家村。

“我希望展现别样的非洲”

王耘农摄影展

在黄桷坪举行

重庆晚报讯 今年3月,重庆摄影协会副主席王耘农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考察期间,用镜头记录了一组非洲面孔。昨日,在黄桷坪501一书基地的独立映像一书空间,王耘农个人摄影展举行。

展厅大门前,一幅巨大的图片瞬间映入参观者眼帘。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看着镜头,脸上满是褶皱,眼神异常坚定,取名“东非大裂谷的老爹”。王耘农镜头下的人,虽然穿着简单,居住的房屋也很简陋,但眼神里写满自信、自足和自在。“我希望展现的是一个别样的非洲。”王耘农说。

据悉,摄影展将持续到6月5日,市民可一饱眼福。

重庆晚报记者 付琳阁

标签:画家村 8月 渝中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