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何建明谈文学作品人民性:贴近生活“接地气”

2012年05月24日 16:59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 相关新闻:

何建明谈文学创作:生活是我们唯一的源泉

何建明谈网络文学:为"草根"文学提供平台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温璐)“今天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光是内容,还有形式上,都要求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何建明今日就“文学创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题,做客人民网时如是说。

谈到文学作品人民性, 何建明表示,“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一直在强调人民性,人民为什么对我们不满意?这就证明我们人民的水平在提高,我们需求和要求也在提高,我们人民的品质也在提高。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时候,我们老百姓处在封闭的、落后的,没有文化的时期,那时候《白毛女》让老百姓看得如痴如醉,认为是经典的,天天要看《白毛女》,一是本身品种少;二是没看到好的,如果你让老百姓看西洋剧,他也不一定懂。老艺术家于蓝说,‘当年他们在延安的时候,学苏联那样,歌剧中男女在一块儿有感情的拥抱。老百姓一看,这好像是说这个女人肯定是坏女人,就不了解,不懂。’今天的社会就不一样,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的人民有的接受过西方教育,普通的农民工都到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各方面的信息。”何建明继续说,“素质提高了,要求高了、多了,再看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如果没有提高的话就觉得你不行。”

“第二,人民的素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欣赏的审美水平在提高。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或者我们提高的步伐没有人民那么快的时候,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不满足显然是存在的,这是必然的。因此,要求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为什么要深入生活,贴近于群众,群众提高水平,你怎么不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你还是单一的轨道,50年代、100年前的小说和今天的小说阅读的环境都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如果一个频道半天没有看到老百姓喜欢看的,马上就会换频道。艺术也是一样,这首诗‘啊’了半天,最后没有内容,别人也不会看。今天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光是内容,还有形式上,都要求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

标签:何建明 文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