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在《诗经》里找到“鸟兽草木”

王佩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国产电视片,把美食、农业、地理、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人称赞这部片子的总编导陈晓卿“用吃货的眼光拍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怀”。第二集播出了陕西绥德县名州镇亢家沟村黄老汉制作、销售黄馍馍过程,更令人过目难忘。黄老汉老两口每天从凌晨三点忙到晚上九点,每年的销售旺季卖出一万五千个黄馍馍,净收入八千元。

制作黄馍馍的原料在当地叫“糜子”,又叫“黄米”,这种口感略微粗糙的粮食就是古书中说的“黍”,是古代的五谷之一。所谓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黍稷都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主要作物,在《诗经》中大量出现。巧合的是,这两种作物在我老家山东沾化也有种植,所以,我读《诗经》各种注释本的时候,把关于黍稷的解释作为检验一个版本好坏的重要标准。当我看到《诗经》研究专家高亨等人都因循前人,把“稷”解释为高粱,就把书一扔,仰天长叹:不稼不穑,胡注诗三百篇兮?

《诗经》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且也是第一部自然百科全书。据胡淼《的科学解读》一书统计,《诗经》305篇中,有144篇505次提到植物,141篇492次提到动物,89篇235次提到各类自然现象。所以,孔子才对弟子们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汉代以后,《诗经》成为经书,汉儒穿凿附会进行注疏,明明是一首男欢女爱的情诗,非要解释成“咏后妃之德”。实际上,《诗经》只是一部歌谣总集而已。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三百篇中不乏思想奔放、冲破当时道德樊笼的杰作。现代人如果有心情、有时间的话,不妨读一点《诗经》。可以让粗砺的心磨洗得稍微温润一点,让与自然隔绝的眼目睁开,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读点《诗经》还能学会男欢女爱的精致表达。 《诗经》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彼姝子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与这些打动人心的诗句相比,一句“我爱你”是否稍显简单甚至笨拙了呢?

《诗经》的现代译文,不管翻译多么用力,都破坏了诗经语言的美感,非万不得已,不要看。我看到过一本译注本,把《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翻译成“仲子哥啊听我讲,不要登我后园墙,莫让檀树枝干伤”,这不是诗经,这是山东快书。

读《诗经》很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个人体验,因为它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书,如果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交集,那么普通人读来就失去了一些乐趣。就拿我来说,因为小时候见过黍和稷,所以读《黍离》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同时经验也可以用来判断古人解说的正误。“稷”,李时珍等人认为就是黍,段玉裁等人认为就是高粱,不过我知道他们是错的。我母亲详细描述了“稷”的样子,跟贾思勰、徐光启等人说的一致,稷就是粟。

为验证我的看法,我又读了游修龄老先生的论文《论黍和稷》,才知道原来黍稷都属于禾本科。黍,禾属,学名Panicummiliaceum;稷,狗尾草属,学名Setariaitalica。你看,有庞大的科学知识库做支撑,才能真正做到“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现在的条件都这么好了,为什么不读一点《诗经》?

(作者为知名文化评论人士)

标签:鸟兽草木 诗经 总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