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冯端星”正式命名 近30位院士聚南京为冯端贺寿

科学大师冯端资料图

科学大师冯端资料图

中新网南京5月16日电(李钟梅 盛捷)15日,来自全国兄弟院校、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近30名院士齐聚南京,共祝科学大师冯端院士九十华诞,同时正式将国际编号为 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杨国桢、范海福、李方华院士,理论所欧阳钟灿、吴岳良院士,上海技物所沈学础、褚君浩院士,北京大学甘子钊院士、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张裕恒院士,南京大学王业宁、陆埮、郑有火斗、邢定钰、祝世宁、王德滋、薛禹群、苏定强、王广厚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张翔等均来为冯端祝寿。

在祝寿会上,“冯端星“同时被命名——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8年3 月3日发现、国际编号为 187709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冯端星”。

冯端先生192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作为一个科学大师,冯端的成就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20世纪60年代,冯端组织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成功地制出了钼、钨单晶体。之后,他开创了中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领域,继而广泛开展功能材料的缺陷与微结构研究,跻身国际前沿。20世纪70年代后期,冯端及其合作者在国际上最先开展了微米量级周期的聚片多畴铌酸锂晶体的制备技术和相应非线性光学准位相匹配的研究。1980年,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N·Bloembergen早在1962年提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准位相匹配条件,同时发现了光倍频的增强效应。

1980年,57岁的冯端被评为中科院院士。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端先生积极倡导和推动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和严东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项目——“八五”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并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成果。在冯端先生倡导下,1984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子团簇物理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同行认为代表了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跻身世界科技领域的先进行列,冯端把目标放在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汇合处,从研究微结构,并朝向人工控制微结构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发展。1984年冯端创建并领导了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期间,冯端撰写了《凝聚态物理学新论》和《凝聚态物理学》。他的学术视角触及多个领域,科学工作跨越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两大学科,成为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完)

标签:冯端星 院士 小行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